读陶渊明的饮酒有感,如是田园清欢梦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清淡无欲,是他诗歌的风骨。读陶公的诗歌,你不会看见藻丽冶艳的文辞,也看不到铺锦列绣的缱绻情思。他的诗,有的是素朴、清湛、娟秀,就连他笔下的云蒸霞蔚的田园风光也都是如此地穆如清风,湛然明朗。他,隐居清修的陶渊明,如一株遗世独立的菊花,眉目疏秀,风骨清隽,不媚流俗。尽管遭遇仕途的凄风苦雨和生活的举步维艰,但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自持与沉潜,心淡如菊,人清如竹。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亦不曲意逢迎世俗,他于四十一岁那年,以归隐的名义,拂掉内心的尘垢,摒弃官场的黑暗,幽居南山,从此心中栖禅,不再过问世事。这首禅味颇浓的《饮酒(其五)》,真可谓“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朱光潜则鞭辟入里地说道:“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数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这春日,亦可啜饮一杯茶,坐在小院里,窗棂旁,在春日的韶景中寻觅青藻。我们不妨像古人那般过与世无争的清古生活。春时种花、踏青、弄琴,一同在幽静的老屋里喝一盏用梅雪烹的茶,看一出戏,如此悄然老去,甚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说,我想放下世俗情怀的羁绊与禁锢,潜心专注地在深山草庐中修身养性,避开尘世的喧嚣。虽然此刻的他,尚居住在繁华的人间,但内心早已摆脱了庸俗尘世的桎梏,心中,辟了一块清幽的田园。如今的我们,虽然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让心灵栖息,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植有菊花,植有幽竹,那么一切都云淡风轻,豁然开朗,得到人世的一副清凉散。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评价说:“‘心远’为一篇之骨,而真意’又为一篇之髓。”这一组《饮酒》诗的原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此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铨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我想,陶渊明之所以选择避世隐居,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生活的颠沛流离,仕途的黑暗让文人们受尽了折磨。由于他们对现实愤懑,所以心中怀有极大的不满,便开始幽居山林田园,不问世事。二是彼时老庄之道蔚然成风,文人雅士们讲究清净养生,追求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所以,他急流勇退,迷世间浮华,不如饮清茶一杯。清代文学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记载了妻子芸娘制茶的雅趣:“夏月茶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周作人自称“苦茶庵主”,他对茶具和环境很有讲究。他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如此雅趣,非一般人能体味。陶渊明,他能守住一颗清净的心,采菊东篱,闲话桑麻。彼时,我尚且年幼,不谙世事,读陶潜的这首《饮酒(其五)》时,喜极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隐逸情怀。再后来,对人世这盘棋有了新的认识,才恍然发现,真正喜欢的,却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是的,即使置身于滚滚红尘之中,但只要内心清净无染,心中也会开出一朵莲花来。世态炎凉,人心浇漓。纵然悠游于世俗之外,琴棋养性,笔墨润心,听鸟语枝头悠扬婉转,看花朵陌上姹紫嫣红,闲散度时光,但你还是得知道,人世沧桑,浮生若梦。若是议论岁月的长短抑或跌宕、得失,未免太过于世俗。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心中欲念勿过旺盛,安然知足便好。所以,即使有名利迷住我们的双眼,我们也仍然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即使不处于幽深僻静的山谷,我们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静谧淡然。菊,沉静,内敛,朴素。它的超凡脱俗能够洗涤心尘,荡涤情怀。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用菊花的淡然来拂拭内心的喧器。清人温汝能评论此诗说:“渊明诗类多高旷,此诗尤为兴会独绝,境在中,神游象外,远矣。”真正的清静,除却环境的宁静外,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淡然自足。五柳先生咏菊,饮酒,忘却世俗烦恼,不为官入仕,隐居南山,闲步乡野山林,听树梢上的鸟儿自由欢快地歌唱。这些,是多么美好,怎能不让人内心恬淡清静呢?假如有一天,如果你真的厌倦了红尘俗世,不妨也学陶渊明,择一处僻静之地,饮酒赏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采菊东篱,看白云悠悠,飞鸟翩翩,这是我在这首诗里所读到的。陶渊明在风光秀丽的南山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令人歆羡。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这首诗,或许,能够给你烦乱的心灵一丝安慰。抚琴,赏菊,饮酒,弄墨,在温柔的月色下品茶,兴致来时吟一首诗,人生难得有如此清欢时光。不如我们退居山野,不言人世的风雨沧桑,过一盏茶的清闲光阴。看完篇诗,你想到了什么,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