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籍去旅行,穿梭于亭台楼阁中,走进这

浮生若梦

三分真切,七分虚无。

今天的旅行指南从一个故事,一个时隔两百五十多年的老故事开始,穿越时间的界限,走进故事发生的地方。

今天的故事是《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

(为了方便阅读,旅行菌这里就用译文代替原文。)

“我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年)的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那时天下承平,国家安泰,我生于读书人家,家在苏州沧浪亭畔,上天待我何等厚爱。”---《浮生六记》沈复。

自五代十国起,沧浪亭就是贵族豪门、重臣名士在苏州卜居建园的首选,并留下很多的诗文,尤以苏舜钦《沧浪亭记》脍炙人口。直到清朝,几经变迁,成为一个公共园林。简而言之,这里是苏州著名的景观区,也可以算是高级住宅,所以沈复说“家在苏州城沧浪亭畔。上天待我何等厚爱。”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浮生六记》中,沈复夫妻此间消夏的情形——“六月的天气,室内炎热,所幸我们的住处在沧浪亭爱莲居隔壁,板桥边临水的一处小轩,轩名“我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意也。檐前有一棵老树,浓密的树荫遮蔽门窗,绿意映人肌肤。”

注:沈复这里说的爱莲居,如今已踪迹难觅。但他有说“过了我取轩旁的石桥,就是沧浪亭的园门。”所以,

可园

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是一处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4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现存面积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数十年来曾几度维修。

《浮生六记》中,“与沧浪亭相望的是一处名为”近山林”的景观,州府官员往来应酬,常常在这里设宴。”这里说的“近山林”就是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于嘉庆十年(年)由当时的两江总督铁保、苏州巡抚汪志尹主持创办,就在沧浪亭后的可园里面,以对“西学”池较为开放的接纳态度而著名,曾由林则徐的得意门生,著名学者冯桂芬主持。

仓米巷

仓米巷是苏州城区中部的一条街巷,于苏州市饮马桥北,东出人民路,西至东美巷。

《浮生六记》中,后来沈复家在多生变故,举家从沧浪亭畔迁至仓米巷,但事实上他们居住地是今天的大石头巷35-37号的沈宅(古时此宅在仓米巷有正门)。

搬家后,沈复提到一个老妈妈住的地方,“她住在金母桥东边,埂巷往北……”这个老妈妈还介绍了她这块地“原是元末张士诚据守苏州时王府的遗址。”

金母桥、埂巷

地址在苏州城通关坊,据考证是今天的苏州公园。

苏州公园

苏州公园历经七十余年沧桑,虽经多次整修,仍保持了建园初期形成的法国式花园与中国自然山水交融的布局风格。年,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全面改造,以改善环境、健全设施功能、适应城市建设之发展。

醋库巷

醋库巷是苏州城区中南部的一条街巷,位于凤凰街南段西侧,以北宋时在巷内筑醋库得名。

《浮生六记》中,芸娘女扮男装,跟着深复去观看水仙庙庙会“距家半里地的醋库巷,有座洞庭君祠,俗称”水仙庙”,其间回廊曲折,有小园。

虎丘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

《浮生六记》中,沈复母亲带芸娘去虎丘游玩,途中和“憨园”一见如故“两人携手登虎丘,饱览风光名胜。芸最爱后山的千顷云一处的高原开阔,坐在哪儿欣赏了很久。”“回来时两条船一起停在野芳滨,饮酒作乐,众人甚欢。”

千顷云、野芳滨

都是虎丘的景点,千顷云在虎丘的后山,曾有一座“千顷云阁”,康熙年间移入行宫,这时应该只是虎丘后山的一处高地。野芳滨即“冶坊滨”,传说中吴王铸剑之地,这里被沈复改名为“野芳滨”。

以上就是《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沈复夫妇居住游玩过的地方,过去两百多年了,有些亭台楼阁已被新的替代。但,旅行菌相信,只要带着故事去故事发生的地方,纵使曾经的楼阁已经被迭代,你也能穿梭在这些亭台楼阁中,穿越时空的界限,与故事美妙的相遇。

走吧,有空了,跟着书籍去旅行,来一次现实与过去相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