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或许你对这个名字依然陌生,但是提到《童趣》这篇文章,大家肯定熟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查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篇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文章,正是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共六卷,记录了沈三白过往生活中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所以首卷《闺房记乐》即回忆了与妻子陈芸婚后的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了二百年前的绝美爱情。
陈芸为沈复表姐,两小无嫌猜,沈复十三岁随母亲归宁,得见表姐诗作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叹其才思隽秀,告知母亲“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两人的缘分自此展开。
年少时,有次沈复送亲夜归,腹饥索饵,陈芸藏粥待君被堂兄撞见,在亲朋好友间传为笑谈。婚后二人鸿案相庄廿有三年,时间越久感情越浓厚,“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何处去?”相处多年,仍如新婚燕尔,令人欣羡。
陈芸爱吃豆腐乳、虾卤瓜,沈复却嫌其味道怪异。还曾开玩笑说“狗无胃而食粪,以其不知臭秽;蜣螂团粪而化蝉,以其欲修高举也,卿其狗耶?蝉耶?”沈复嫌腐乳、卤瓜味臭,便以次打趣陈芸,芸也不会生气,说“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沈复掩鼻咀嚼,从此爱上了腐乳和卤瓜。沈复性情爽直,在日常生活中常和陈芸开玩笑,他们的相处也因此充满了乐趣。
洞庭君神诞,花光灯影,宝鼎香浮,很多人都去观看。陈芸叹息自己不是男子不能前往,沈复便出主意让陈芸易装为男子,将发髻编成辫子,添扫峨眉,戴上沈复的帽子,外加马褂,遍游庙中,竟然没有人识出陈芸为女子,甚至还因不小心撞到一位小姐,差点被当做轻浮公子,小两口志趣相投,本来迂拘多礼的陈芸,在沈复的带领下也渐渐活泼好动起来。
天气炎热的时候,他们避暑在农舍,编篱为门,门外有几亩池塘,七月的天气,绿树浓荫,蝉鸣聒耳,沈复设竹塌于篱下,与陈芸对月而酌、微醺而饭,好不逍遥。他们是夫妻,更是知己,可以品论云霞,也可以求之幽闺秀闼,总不会有无聊的时候。
七夕的时候,二人设香烛瓜果,沈复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作为往来书信之用。二人相爱甚笃,耳鬓厮磨二十三年,后来陈芸病故,沈复仍情深如旧。
陈芸是幸福的,嫁给沈复后,她得见了其他深闺友人一生不能见到的太湖,看过了闺阁之外的许多风景,被尊重着、宠爱着。
沈复无疑也是幸福的,得此良人,也得一知己,无论是诗词歌赋,亦或是柴米油盐,有人分享、有人知。
这样的爱情无疑是令人欣羡的,也难怪那么多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