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有还,人情债有多恐怖,让父母谈之

人是感情丰富的生物,这正是人最独特的地方,同时人类社会也是群体性社会,没有谁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下去,在人的七情六欲中最让人纠结的也是情,人们从古代就开始相互之间的交际往来,衍生出了一个固有的名词人情债,它究竟有是什么,有多么恐怖?竟让许多父母谈之色变。

人情

人情一词最早出自《史记》:“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世说新语》中将人情概括为人的常情,包括感情、人心和相互之前的帮助、送礼等,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情主要为人与人之间的应酬往来,彼此之间的礼物馈赠是最为重要的体现形式,《浮生六记》中记载:“处家之情,非钱不行”。而一旦跟钱扯上关系,在古人看来再小的事也会转变为大事。

社会学将中国定义为一个人情社会,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家族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彼此之间的联系往来、关系的亲疏就主要体现在各种“红白”之事上,以及过年的“串亲送礼”,它们起到了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往来的纽带。

人情债

一般来说,彼此之间的相互往来与馈赠大都发生在同族或者好友之间,因为大家都有所走动,所以只要一直延续下去,就能够保证关系的活络,而这种债务在无限的时间中是趋于对等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因为邻居有时候能够帮到很大的忙,邻里关系在人情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趋于平等的关系中,父母们是乐于相互之间经常走动的,怕的是对一方的亏欠,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债”,因为他们找不到归还的理由,所以小事情上门求人一般都会携带与之对等的礼物,大事情就会成为一生的枷锁,让父母们亏欠一生,正如俗语中讲的“有借有还”一样,人情债是迟早要还的,但是许多都没有时间与内容的限制,所以压在心底就会十分的不舒服。

在古代唯一特殊的地方是与接生婆之间,彼此一般没有往来,但却因为她保证了母子的生命安全,所以一个家庭经常需要用两代人的付出去还接生婆的人情。而现代社会中,父母也十分不愿意与自己没有往来的人有人情上的亏欠,往往都是谈之色变,这在人情世故深厚的农村尤为明显。

不过相对来说人情的相互偿还,都有一定的内容,以前的盖房子和如今的婚礼,都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也是社会中较为常见的形式,一旦没有可以偿还的途径,那么为了双方的平等,一般来说被亏欠方都会主动选择方式,比如我们在新闻上见到的一户老农,没有子女,有一天自家的母猪下崽了,于是就大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聚会。

总结:人情是既是人际关系的体现,只有人际网庞大,自己的家庭才会在地域中有很好的发展,但是人情债却是一项令人痛苦的不对等往来,它通常都会长时间的潜伏,这就给家庭发展造成了不确定性,在小家庭中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结果,所以父母们才会对其抗拒不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