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芸娘处理不好婆家的关系,是受

文:萱小蕾、芝麻狐

图:网络

《浮生六记》中的芸娘,算是个奇女子,做得一手好女红,识字读书一事完全靠自学。

沈复随母亲到外婆家省亲,遇到眉清目秀灵动可人芸娘时,马上心生爱慕。

他话里话外向母亲表达心意:“如果要为我娶亲,就要得表姐那样的。”

面对这个秀外慧中的侄女,姑母也分外喜欢,当即摘下金戒指为她戴上。

郎有情,妾有意,一桩姻缘就这样定了下来。

十八岁,一袭红衣,芸娘羞答答嫁做人妇。

最开始,婆婆挺喜欢这个亲上加亲的儿媳妇。

后来沈复随父亲出外做幕僚,临行前,公公要求芸娘写信告知家里情况。

一段时间后,婆婆听到家里的蜚短短流长,疑心是芸娘搬弄是非。

对她有了意见,也不再让她代写书信给公公。

公公那边从字体中看出不是芸娘的笔迹,又嫌她太懒,对自己的交代不上心,心里开始有怨气。

沈复劝芸娘解释一下,芸娘却认为自己的解释会对婆婆不利,于是这误会就打了结。

公公长时间在外,打着没人照顾生活的旗号流露出纳妾之意。

沈复担心母亲不高兴,便把这事推给芸娘去办。

芸娘想也不想,马上物色一个女子送去。

这可犯了大忌,婆婆知道后更加不喜欢芸娘,有机会就在公公那里告她的状。

说得多了,公公也对她很不满意。

小叔子启堂要跟邻家妇女借钱,就找到好说话的芸娘担保。

芸娘也是大大方方就帮小叔子做了担保。

小叔子逾期不还,债主便闹到家里。

公婆知道后,把他们叫到一起对质。

没想到小叔子拒不承认此事,还反咬一口,说芸娘自己拿了人家的钱栽赃他。

面对这些,沈复并没有站出来替芸娘鸣不平。

公婆无情、丈夫无能、小叔无义,芸娘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于是公公婆婆新旧账一起算,索性将他们一家赶出门。

芸娘犯的第一个大错:不懂商量。

公公让她写家信,她完全可以跟婆婆商量着写,或者说写好了拿给婆婆看看,问问她还有什么叮嘱或补充了。

毕竟婆婆才是当家主母,知道哪些事需要告诉公公,哪些不需要或不妥。

同时,夫妻间还可以顺便交流一下感情,说几句关心体贴问候的话。

公公又没说让她别人婆婆知道写了啥,为啥不跟婆婆互通有无一起写呢?婆婆口述她执笔也可以。

可芸娘自作主张,难免把该说的不该说的琐碎事都捅到公公那里,容易变成一种变相的“告密”,或是因为报告得事无巨细而耽误公公时间、影响公公做事和生活。

即使前面没这样安排,后来婆婆不让写了,她也可以请婆婆转告公公,自己因为太忙或别的理由不再写家书给他。

简单一提,婆婆不会觉得不妥,跟公公的误会也就不会产生。

公公要纳妾,即使是丈夫交给她去办,她也应该提醒或督促丈夫先去请示婆婆,怎么能直接自己去物色对象送过去呢?

小叔子借钱的事,不跟公婆说、也应该跟丈夫商量。再者,小叔子是什么样的人品也应该有点了解,盲目大度也只能是给自己找麻烦。

关键是看起来“仗义”,其实也都没办好事,到头来是费力不讨好,没人领情,也没个好结果。

一家人,很多事都是需要互相商量的,即使不方便跟公婆商量,不确定怎么处理,也可以选择告诉丈夫,让他来出主意,做抉择。

毕竟是他的父母,他的亲人,他了解他们,也知道怎么做更合适。即使他做错了,他也是自家人,不会被过分责备。

搞清楚这个原理,就可以把棘手的问题抛给丈夫。而且也要分清大事小事,小事独自做点决定没事,大事就一定要拎得清。

其次,从芸娘的表现上看,她还犯了第二个错误:没有原则底线。

婆家人不管谁提要求,她就像是有求必应一般,总是极力满足,对自己丈夫其实也是如此。

这样就有点不管对错,是一种纵容。大概觉得拒绝谁都不妥,怕得罪他们任何人,或是想讨好他们每个人。

但这样没什么效果,没得到赞扬,也没收获感激和肯定。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看上去好使唤,好听话,好糊弄。

所以做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无论对谁,都得有自己的原则,要懂得拒绝,要不为难了自己还办不好事情,最后可能还会里外不是人。

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更不能因为得罪人而放弃底线,看起来是热心肠,其实还有可能害人害己。

照这些表现和下场来看,芸娘大概算不得聪慧,或者说为人处世上缺乏智慧。

以至于一生也没过多少好日子就离开了人世,想来除了唏嘘不已,也更加觉得性格真的决定了大部分命运……

作者寄语:专注人生和情感现象的分析总结,提炼给人启发的三观和看法,陪你走过这无常的人世及情海。倾诉可私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