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围城,保鲜秘诀就在于,过日子需要懂得这一点钱钟书先生曾在自己的书中写到: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爱情很容易,两个人可以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而一见钟情,恨不得掏出赤诚的心献给对方。可婚姻却很难,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发一起张牙舞爪的大战。于是曾经怀抱着美好的爱情想进入婚姻殿堂的人们,如今又想带着自己的不满从这座围城中落荒出逃。但有趣的是,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并没有被困在这座围城里面。钱钟书称杨绛是妻子、情人、朋友,绝无仅有的三者统一体。由此可见,不是所有婚姻都是围城,只有经营不好的婚姻才是围城。所以关键点在于“经营”二字。文人沈复会在他的《浮生六记》中告诉你,即使在娱乐方式匮乏的那个年代,他的生活也从不缺——仪式感。“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对月光对酌,微醺而饭。”寻常月夜,虫鸣为伴,沈复与妻对饮,把酒当歌。“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锲‘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在七夕佳节时刻,沈复与妻子共同赏月品果,同时刻了两个印章,夫妻二人各执其一,愿生生世世为夫妻。即使是婚后十三年,他还悄悄带妻子到太湖游玩。二人在船上饮酒谈天,见到平常见不到的山光水色,芸娘不禁感叹:“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中能见此者!”所以从沈复与妻子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好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生活的诗意,是靠人自己营造出来的。你看沈复与妻子不管是简单的月下吃饭,还是七夕节日的印章准备,处处都体现了“仪式感”三个字。有人问何为“仪式感”?其实就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说就表达出来,想做就行动起来。仪式感是可以让人的精神情感和身体身心得到双重体验的愉悦瞬间,可以让人们记住一些重要时刻。能让原本平凡的日子变得庄重而又有意义。人之所以需要仪式感,就是想让今天与昨天过的不一样,想多年后想起从前,那一天的感受能与其他日子区分开来。当然也能够给爱情和婚姻注入新鲜血液,如果失去这一层面的话,似乎与日复一日没什么两样。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常见的具有仪式感的实践有婚礼、毕业典礼、节庆等。刘嘉玲就曾在《女人有话说》节目中坦言道:“在情人节这样的节日里,你可以不送珠宝给我,但你花得要送。”客观的说,幸福的婚姻确实需要一份仪式感来保鲜,来调剂,毕竟婚姻不能太过平淡如水,死气沉沉。否则,时间久了之后,就很容易让这个婚姻,因为一时窒息而过早夭折。只要你有这份心,不需要你送多贵重的礼物,仅仅一份仪式感,就已足够。有的夫妻觉得两个人都在一起这么久了,就没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去准备这些东西。但其实这些用心的小细节,其实会给你的婚姻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沈复会在他的《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他与妻子之间平凡的家居生活,虽平淡,但情感真挚。其实“浮生”这个词来自《庄子》。古人认为人生浮沉聚散皆不定数。太白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短暂的人生就像一个转瞬消逝的梦,这当中又有多少的欢乐可言呢?当我们认真思考“仪式感”如何融进婚姻,如何融进“过日子”这件事时,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改变。所以在生活中制造一些闪光时刻,用发现美的眼光,看待最熟悉的一切。让日子平常但不失情趣,生活平淡但充满爱意。这也是一种欢乐,要不怎么说“浮生清欢”呢?怀念“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因为丢了这样东西王阳明:追寻内心,才是最好的方法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