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一本地摊上拾来的经典,一部残

卧猫

林语堂曾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芸娘是谁?为何她能担当得起如此赞美?

原来这位女子就出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流传下来的自传体散文作品,作者沈复是一名普通的幕僚,平时喜欢吟诗作画,生平追求风雅。他用这六记的内容来记录自己一生的过往,而芸娘就是这部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沈复的结发妻子。

《浮生六记》是在清朝苏州的冷摊上发现的,发现时它就已经是残稿,只有前面的四卷,后两卷不幸遗失。

这四卷讲述的主要是沈复与妻子芸娘之间恬适清雅又富有情趣的生活,还有沈复游历四方的所见所闻。四卷之间并不连贯,各有主题。因为《诗经》采用恋爱主题的《关雎》做首篇,所以沈复也将他与芸娘的结缘故事放在第一卷。

闺房记乐:芸娘是怎样一位可爱的女人?

芸娘是沈复舅舅家的女儿,她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芸娘属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很早就学会了做女红,并靠手工换钱供养母亲及弟弟的生活。芸娘虽然物质生活不够富足,但她勤劳美丽,而且天生聪颖。有一次,芸娘偶然间看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从此她渐渐开始识字,并爱上了诗词。劳作刺绣之余,她就学作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就出自她之手。

沈复十三岁时,母亲带着他回娘家,那是他和芸娘的第一次相见。

芸娘见到沈复后,拿出自己平日作的诗句给沈复看,沈复禁不住为她的才情倾倒。他向母亲讲,若将来娶妻,那就非芸娘不娶。沈复的母亲也喜爱芸娘端庄淑雅,于是用自己手上的金戒指作为儿子与外甥女的定亲之物,定下了沈复与芸娘的姻缘。

订婚后的这年冬天,芸娘的堂姐出嫁,沈复作为表兄又来到芸娘家中。沈复为喜事忙碌,直到深夜才回房。芸娘悄悄拉他的衣角,把他引到自己的房中,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热粥和小菜,端给沈复吃。芸娘的堂兄见状,闯进房来,嘲笑芸娘为将来的夫君留饭。芸娘很难为情,娇羞之态落在沈复眼中,自然是极其可爱的。

沈复与芸娘正式成婚那天的晚宴上,沈复偷偷握住芸娘的手,两人从此开启了幸福而甜蜜的夫妻生活。

芸娘不仅外表美丽,为人也落落大方。加上她喜欢读诗词,更和沈复情投意合。两人常常谈论诗书到深夜,芸娘的见解总是大胆而有趣,沈复将她视为知己,更加珍爱。

不知不觉,两人的夫妻生活已过了二十三年。他们的感情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越久越浓。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即使是夫妻关系,在外也需要恪守礼教,不能表现出亲昵的动作。但芸娘和沈复却经常形影不离,一开始,他们总是偷偷亲近,因为怕别人看了会嘲笑。渐渐地,也就不再顾及,大大方方恩爱起来。

有一次,沈复外出回家,和芸娘聊起他遇到的新鲜事。芸娘自恨是女子,不能像男子那样自由外出。于是沈复出主意让芸娘女扮男装,把发髻放下来编成辫子,再戴上沈复的帽子。芸娘又把眉毛画得粗一些,沈复的衣服太长,她就在腰间折叠着缝起来。沈复还特地为她买了一种蝴蝶鞋,让她的装扮更像一些。在沈复的怂恿下,芸娘壮起胆子,和沈复一同出门上街。结果芸娘在街上一不留神,搭了一位女孩的肩膀,差点被误会为流氓,只好承认了自己的女儿身,这才化解了麻烦。

芸娘还曾和沈复一同游太湖,这当然也是偷偷的,她跟婆婆谎称回娘家,然后赶到沈复早已备好的船上,和他一路同行。这次出行,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名叫做素云的女子,三个人在船上说笑取乐,非常快活。这件事过去之后,有人好心告诉芸娘,听说你丈夫在太湖船上跟两名妓女一起喝酒,你知道吗?芸娘听后大笑,说,知道啊,其中一个就是我啊!她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情景向那人说清楚,那人听后也快活地大笑。

芸娘和沈复的生活充满欢乐,她还曾主动为沈复纳妾,只可惜事情没成,着实令芸娘伤心了一番。

芸娘相中的小妾叫憨园,她是当地一名妓女的女儿,却是一位谈吐不俗的女子。芸娘本来已经和她谈妥了做妾之事,可是后来憨园又背弃旧约,嫁入了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

芸娘一片赤城,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心中很是不快。

闲情记趣:芸娘巧思,给平凡生活增添意趣

在沈复和芸娘的生活中,芸娘经常能发挥一些机智活泼的小心思,给他们平凡的生活增添趣味。

有一次,沈复在外面捡回一种带着山峦纹路的黄色石块,他想要把它们放在盆景里,堆成假山,以增加盆景的美观。可是用油灰粘合石块的话,油灰的颜色和石块的颜色差别很大,效果恐怕不会理想。正当沈复发愁的时候,芸娘有了主意。她说把不太好的石块捣成粉末,和油灰掺在一起,这样油灰混合了石块粉末,颜色也就跟石块的颜色接近了。再拿去做石块的粘合剂,效果肯定自然很多。沈复立即按照芸娘说的方法实行,做出的假山果然漂亮。

沈复平日里很喜欢摆弄盆景,他和芸娘闲来无事,就给盆景造出假山、亭台、屋檐、人家,这片小天地看起来就像有人在那里居住一般幽静天然。可惜后来却被因为争抢食物而从房檐上摔下来的小猫砸坏,芸娘和沈复都为他们的心血惋惜不已,几度心疼落泪。

芸娘的家居智慧还有很多,比如熏香方面她也有巧思。她把沉香和速香放在锅里蒸透,然后把它们放在距离火苗半寸左右的位置,慢慢地烤。烤出的香味悠远又有韵味,而且非常干净,不起烟。

芸娘还创造出一种既美观又能遮挡阳光的屏风,取名“活花屏”。她用木头围成一个方框,大小和重量以两个人可以轻易抬着挪动为标准。方框中加几条横梁,让扁豆枝条随着生长慢慢爬满横梁。这样,枝条的叶子既能够遮挡阳光,风又能畅通无阻地从叶子的缝隙中吹进来,活屏风大功告成。如此多做上几个,可以随意随着阳光和风向移动,方便又有趣。

沈复和芸娘居住在萧爽楼期间,经常有朋友来拜访。因为萧爽楼被芸娘布置地清雅有意趣,而且芸娘厨艺又极好,朋友们都喜欢到这里来吟诗作画。沈复与前来的好友们在萧爽楼相聚,常常举行对对子或者作诗的活动。活动中一人做考官,一人誊写,其他人应试做题。芸娘因为会作诗,也参与其中,她是唯一一位被允许坐着思考题目的。沈复与芸娘这份夫唱妇随的和谐美好,简直羡煞旁人。好友杨补凡特意为他们画过一幅小像,来赞美两人的幸福生活。

苏州城外的园子中,每逢油菜花黄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带着酒菜去赏花。大多数人都是吃着冷酒冷菜赏花,沈复觉得多少差点情趣。机智的芸娘想出主意,她做了几样精致的小菜,又花钱雇了街上煮馄饨的小贩,让小贩带上他的锅炉,到花园中来将芸娘准备的饭菜加热。芸娘还自带了一个砂罐到花园,可以随时煮茶,增添赏花的乐趣。那次,受邀的朋友们都玩得非常尽兴,好友们都感谢芸娘的巧思,连过往的游人们也对他们新鲜的玩法十分赞赏。

沈复和芸娘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芸娘却能勤谨持家,用她的聪颖与智慧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中增添高雅的情调。

沈复平时爱饮酒,不大喜欢吃菜。芸娘特地为沈复做过一个梅花盒,用来盛放菜肴。梅花盒中间放一个大的白瓷碗,周围放五个小瓷碗,这样摆起来很像一朵梅花。因为瓷碗不大,也就节省了菜蔬,正好契合沈复的饮食习惯。梅花盒的盖子上还有一个像花蒂一样的把手,放在几案上,像梅花盛开在桌子上一般,十分清雅。

芸娘和沈复刚刚搬到萧爽楼居住的时候,觉得室内不够明亮,芸娘就用白纸糊墙,采光立马就改善了很多。夏天,楼下的窗户被去掉之后,没有了遮挡的栏杆,显得光秃秃的。芸娘就用旧竹帘代替栏杆,不仅增添了景致,还使无用的旧竹帘有了用武之地,不至于白白浪费。

夏天,萧爽楼外面的荷花盛开,芳香扑鼻。芸娘见荷花在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她就把茶叶用小纱巾包好,在荷花闭合前放入花蕊处,第二天荷花盛开,她再取出茶叶用雨水煮茶,那茶叶经过一夜的荷香熏染,气味十分清香。

芸娘经常在布置家居时废物利用,又多有巧思,沈复佩服之余感叹,果然古人说“竹头木屑皆有用”,的确如此呀!

坎坷记愁:夫妻同心,奈何命运多舛

沈复和父亲一同在海宁官舍做幕僚的时候,芸娘常常给身在他乡的丈夫写信。沈复的父亲得知儿媳会写信,就让她替沈复的母亲代笔写家信。后来,家里发生了一些矛盾,沈复的母亲怕芸娘写不清楚,就不再让她代笔。沈复的父亲误会芸娘,以为是她为人懒散孤傲,不屑于为婆婆代笔,对她意见很大。一边是不让代笔的婆婆,一边是误解她的公公,沈复几次想替芸娘剖白,都被芸娘制止。她说宁肯被公公误解,也不要得罪婆婆,于是一直忍气吞声,从没为自己辩白一句。

沈复跟着父亲到邗江任职的时候,父亲提出希望能有一个小妾,能在外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沈复得知父亲的心意后,写信给芸娘,嘱咐芸娘来办这件事。芸娘挑中了姚家的姑娘,但是她不确定公公会不会中意这位女子,所以当母亲问起这姑娘是谁的时候,她谎称说是邻居家的女儿。后来芸娘安排把姚家姑娘送到邗江的公公身边,公公对姚家姑娘很满意。婆婆得知真相后,质问芸娘当初的谎言,从此对芸娘更不喜欢了。

后来,父亲在邗江生病,恰好沈复也病了,沈复的弟弟启堂在邗江来侍奉病中的父亲。后来沈复病愈,离开了邗江回到真州任职,芸娘给沈复的信恰好在这个时候到达邗江,沈复已经离开,于是沈复的父亲拆开芸娘的信。芸娘在信中提到沈复的弟弟启堂曾经向别人借贷不还的事,又说母亲认为父亲的病是因为那姚家姑娘的缘故。让沈复偷偷劝姚家姑娘离开,免得婆婆因此怪罪芸娘。沈复的父亲看到信后,大发雷霆。加上启堂并不承认他借贷的事,反而说是芸娘诬陷他。沈复的父亲一气之下将沈复与芸娘赶出家门,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曾住在萧爽楼的原因。

芸娘与沈复在萧爽楼住了两年,父亲渐渐了解了当初的事,对芸娘解除了误会,于是又将他们迎回家中。

一次,沈复为朋友做借贷的担保,朋友却携款逃跑,害的沈复被放贷人逼债。放贷人跑到沈复家里来要债,沈复的父亲看到后,训斥儿子竟然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侮辱了他们家书香门第的门风。正好赶上芸娘小时候的玩伴华夫人听说芸娘生病,派人前来慰问。沈复的父亲误以为那是妓女之女憨园派来的人,又想起芸娘曾和这样出身的女子结拜,斥责他们夫妻为人行事不检点,又一次将他们赶出家门。

这一次,是华夫人接济了他们夫妻俩,为他们提供住处。但沈复不能总是寄人篱下,他借了钱,又靠朋友的帮助,终于得到在邗江写文书的职务。芸娘留在华夫人家中养病,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后,沈复来接芸娘,夫妻在邗江团聚。

好日子还没过多久,沈复所在的税局就开始裁员。因为沈复是托关系进来的,他的职务被裁掉了。芸娘想方设法为沈复筹划将来的出路,劳心劳神,又病倒了。

这次生病,芸娘咳血不止,沈复要去请医问药,但芸娘执意不肯。芸娘说,她和沈复被家里赶出来,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等她死后,让沈复赶快回家,再娶上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做妻子。芸娘又断断续续说出一句“来世”,话没说全就撒手人寰。

芸娘死后不久,沈复的父亲和儿子又相继去世。沈复的好友得知沈复香火已断,送给沈复一位小妾,从此沈复又过上有佳人相伴的日子。

浪游快记:一生奔波,却也因此游遍大江南北

沈复十五岁那年,他的父亲在山阴县的赵县令家做幕僚。沈复跟着赵县令的儿子一起在学堂求学,读书闲暇之余,老师赵先生常带他们去郊外游玩,沈复因此游历过吼山。

沈复在山阴县的第二年,赵先生回到杭州,于是为了不中断学业,他跟着老师一同到杭州,求学期间得以领略过西湖美景。

沈复在苏州跟着师父蒋思斋先生学做幕僚期间,曾跟师兄一起去寒山游玩,当时芸娘还为沈复做了一提盒的小菜带着,预备做午餐。在船夫的带领下,沈复还去过上沙村,那是一个十分幽静清雅的地方,当时玩得十分畅快。

有一年春天,沈复和蒋思斋先生到扬州,得以见识了金山和焦山。沈复在扬州游历的时候,刚巧赶上乾隆皇帝南下的游行盛典,当时各处景观建筑都已完工,沈复因此大饱眼福,欣赏到了很多绝佳美景。

后来,沈复到海宁县做幕僚。他与在那里结识的好友一起游历过陈氏的安澜园,安澜园风景优美,是沈复游历过的园林中最接近天然的一个。

沈复二十五岁那年,徽州绩溪县的克县令聘请他去做幕僚。从杭州赶往徽州的途中,沈复经过富春山时,去过严子陵的钓台游览。

沈复在溪县时,还参加过当地的花果会。当时沈复没有轿子和车马,他请人用竹子和椅子绑在一起,做成一顶临时轿子,抬着他去逛花果会,当时看到他的人们都笑为奇谈。

沈复后来改行经商,在表妹夫的劝说下,曾和他一起去过广东做生意。

这次行程路途遥远,沈复借此游历了长江等很多有名的景点。

沈复从广东经商回来之后,父亲不同意他再度经商,于是他又重新做幕僚。赋闲的时候,他卖画换钱,也结识了几位知己好友。

他和朋友们常常在附近游览风景,面对美景,好友们吟诗弹琴,很是风雅。沈复一行人曾在寺庙和尚竹逸的带领下,游历过无隐庵,那是一处幽静偏僻的寺庙。沈复当时画了一幅《无隐图》送给竹逸,以纪念这次愉快的出行。

沈复和芸娘第二次被父亲赶出家门住在华夫人家中时,他曾外出向向朋友借钱。回来的路上路过虞山,他独自徒步过去游览。这一次游虞山,是沈复在困顿环境中,难得的一次愉快的经历。

沈复父亲去世后,好友石琢堂得到升迁,他带上沈复一同赴任,一路上,沈复得以游历了“大观亭”、武昌黄鹤楼、黄州赤壁、大明湖、历下亭、水香亭等多处名胜。

沈复跟着石琢堂到济南之后的第二年,在莱阳做过幕僚。后来石琢堂被贬到京城做翰林,于是沈复又和他一起去了京城。

《浮生六记》仅留下的四卷,为我们呈现了清朝幕僚沈复的日常生活。

很多人说,沈复不配芸娘,因为芸娘为她痴情一生,而他却有时寻花问柳,用情并不专一。实际上,这和当时清朝的婚姻制度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对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有多认同,当时的人们对于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就有多认同。由此想来,芸娘会主动为沈复纳妾,也就不难理解了。

芸娘作为清朝封建礼教下的女子,能够在种种桎梏中为自己创造最大的自由,在平凡生活中过上风雅清幽的生活。她不仅美丽,而且聪慧坦率,大概这就是林语堂称赞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女人的原因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