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中,那个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

Bree

最近《以家人之名》大火,追剧的同时,我想,为何李尖尖从小任性、霸道、学习成绩还差的,但她却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关爱。

认知思考了一下剧情,我认为更多还是和童年成长有关,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李尖尖就是前者,而凌霄和贺子秋就是后者。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浮生六记》,里面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但她只活到四十一岁。

《浮生六记》,清代文人沈复所著,有着“晚清小红楼梦”之称。共有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其中后两卷遗失。

它主要讲述了沈复与妻子芸娘的爱情生活,以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人世间最真实的面目,它有婚姻里的举案齐眉,也有郊游时的酣畅淋漓,还有家庭里的家长里短,还有生活里的一地鸡毛,更有命运里的无可奈何……

里面的主要人物,芸娘,本名陈芸,字淑珍,沈复舅舅的女儿。自小聪慧,学说话时给她读《琵琶行》,读几遍就能背下来,长大后还能自学识字作诗,才思清雅秀丽。

芸娘在十三岁时和沈复订婚,十八岁和沈复结为夫妇。新婚后,二人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而后在时间的颠沛流离里,沈复渐渐尝到了苦涩的滋味,因为芸娘不在了。

芸娘的可爱有很多细小的地方。

我觉到最活色生香的场面就是“藏粥细节”,芸娘堂姐出嫁时,沈复送亲归来已是三更时分,也就是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腹中饥饿,不愿吃甜腻的枣脯,就被芸娘拉到她的闺房,有藏好的热粥和小菜。

这一幕恰好被芸娘的堂兄撞见,芸娘感觉窘迫,躲了起来,沈复也赌气离开。

藏粥的举动,关键的一个“藏”字,将小儿女的可爱俏皮完美表现出来。同时,又被家人撞见,芸娘只好躲了起来。

回想这个细节,都觉得好笑。

二人刚结婚时,芸娘拘泥多礼,不爱说话,沈复会去撩拨她,芸娘慢慢话多起来。

沈复为她沈复为她披衣整袖,她必定连声说:“得罪,得罪”。给她送手帕,扇子,必定起身来接。

经过岁月的沉淀,夫妻二人感情越来越深厚,在家庭、或内室相逢、或小路相遇,必定握手相问:“去哪里呢?”同行并坐,起先还避开他人,后面就不以为意了。芸娘和别人相坐聊天,见沈复过来,必定起身,侧着挪开身子,目的是沈复可以和她并坐在一起。

这一幕让我想起来自己的爷爷奶奶,早饭后,奶奶必定在家里四处查看一番,偶然和爷爷遇到,两人都是互为一句,干嘛去,然后在各自的回答中又干各自的事情去了。小时候有客人来吃饭,奶奶是不愿意上桌的,每次都是坐在厨房门口的板凳上吃。

芸娘所在的时间虽然是晚清,但对女子的束缚依然存在,我的奶奶是上世纪40年代的人,依然坚守着女人尽量不和来客们挤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规制,可见芸娘和沈复的相处模式是超前的,这种相濡以沫的情感表达初次看到不以为意,再次品味反而印象深刻。从以礼法为尊,到和丈夫平等自然地相处,芸娘是变化的。

《浮生六记》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芸娘听从沈复的建议,将自己装扮成男子去逛庙会,那份欣喜雀跃就像小朋友刚刚得到家长的奖励一般,十分有趣。

是以,芸娘跟着沈复去了戈园、太湖,北园等诸多景点,再次感慨天地之宽阔,此生不虚。

哪怕后来因家庭缘故,芸娘和沈复被赶出家门,在每个居住的地方,芸娘都能诗意地对待生活。在锡山教华氏姐妹的女儿们制作“活花屏”、在北园赏花烹茗、夏夜用纱囊包裹茶叶置于未开的荷花花苞里,次日烹茶……

一点一滴的生活艺术让人叹为观止,芸娘的可爱,跃然于纸上。

那么,这么有生活情调的芸娘为何早逝?仔细想来,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不幸的家庭。于芸娘而言,她是不幸的,四岁丧父,一个女孩子靠刺绣织染支撑起一贫如洗的家庭,照抚母亲和幼弟。

搁现在,就是单亲家庭,现在的社会,一个孩子养家都很艰难,更何况于当时的年代。一个过于成熟的孩子看似长大了,但缺失的童真一直都在。

《以家人之名》中,哪怕凌霄和贺子秋已经长大,事业有成,依然会陷于童年的家庭烙印中疲惫不堪,而相反李尖尖反而很乐观,活成了一个小太阳,因为她有一个爸爸,她的爸爸给了她正确的指导和温暖的呵护,让李尖尖成为了一个可以温暖他人的人。

反观芸娘,父亲离世后,她的母亲是否也可以教会她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无从得知,毕竟我们只看到了沈复笔下的芸娘是一个坚强独立、有韧劲儿的女子。

在处理家庭内部事宜上,芸娘是缺少指导的,为小叔借钱担保,反被小叔污蔑;给公公纳妾,面对丈夫的吩咐不知轻重,自以为巧妙地办了,却弄巧成拙。

婆媳矛盾自古就一直存在,纵然婆婆是自己的亲姑姑,这样的行为也会导致婆媳不和的。

所以,芸娘因为家庭原因,过早承担养家重任,平时都是自学,没有人悉心教导过她。

婚后,她和沈复讨论学习古文应该选哪一种好,最后,她没有选择杜甫的森严,反而选择李白的活泼,在我看来,这个选择很有个性,反映了芸娘的内心真实想法。

看过百度里很多人关于李杜的讨论,李白的诗大气磅礴,很有气势,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且通俗易懂,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是后唐时代的诗人,国家衰败之际,他的诗充满了忧愁,且艰涩难懂,杜甫也是忧国忧民的代表,带有现实主义的特征。

所以,于芸娘而言,她的可爱是因为童年生活的不幸,恰好遇到了放荡不羁的沈复,将要去弥补童年的缺失而致,简单一点讲,过度背负生活重担的她希望活的快乐一点,多见识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所以,就算是婆婆过生日,众人看悲伤的剧目,纷纷喝彩,唯有她难以看下去,一个人回到房间独坐沉思。

因为她知道生活太苦了,希望人生可以愉悦一些。

嫁给沈复之前,养家的重任足以一个弱女子承受不住,嫁给沈复之后,在处理家庭内务上不当,导致和公婆关系都不好,差点被休,芸娘只能强调是自己的过失。

所以,芸娘早逝的第二个关键就在于沈复。

二人初结婚时,婚姻的美好让芸娘沉醉,但从小家境优越的沈复并不懂生活的艰辛。

他的被迫择业是父亲生病后才进行的,父亲给他找了老师,让他学习幕僚以继承父业,父亲病愈后他也是跟着父亲工作游幕为生。

二十六岁,因和同事的意见不合,加上见识了官场的丑态,沈复决定放弃幕僚事业。想要从商做酿酒生意,但因海路中断,货物积压,本钱亏损,不得已,还是要重操旧业,继续做幕僚。

而后,也有一次跟随表妹夫徐秀峰往岭南做生意的经历。但所处书香之家,第二次想去岭南,父亲便不再同意了(猜测和商人的地位有关)。

再然后,他就只有卖书画,直到芸娘离世后,过起了四处飘零的生活。

看了沈复的工作经历,大多数时候是在家的,幕僚工作,他并不喜欢,字画生意也卖不了多少钱,做生意,需要头脑,也得不得家里的支持。总之,沈复没有能力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

且因为他并不擅长处理家庭大事,比如给自己的亲妈纳妾居然让媳妇去办,媳妇因为小叔子的借款担保陷入家庭信任危机也没有找父母说清楚,自己稀里糊涂地给朋友当保人,朋友跑了,只能自己还钱,也因此被父母赶出家门。

自己不能挣钱,家庭生活陷入困难,芸娘又生病需要吃药,因此,芸娘在病重时还得绣《心经》补贴家用。

所以,哪怕芸娘看起来外在足够坚强,内心必然会忧思过重,加上一直患有血疾,弟弟不回,母亲病死,是心病,原生家庭的担子她从来没有卸下去。

嫁给沈复,生活虽然前期有了丝丝涟漪,但后期却依然困顿不已,婚姻生活的一地鸡毛让她很是不堪其重。

这样的芸娘真的很让人心疼。

芸娘,是可爱的,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因为可爱的人并没有走到我们期待的结局。

可这,难道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