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这是宋真宗赵恒《劝学诗》中的诗句,也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句子。
然而在这个时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所以很难再去专心的阅读。
且现在各大书籍榜单上都是成功学的书,非常误人子弟。
所以我想借着这些年读书的经验,来说说读书这件事。
01.为什么要读书
首先,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可以找到工作,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但是正如罗翔教授所说:“如果你的读书的目的只是这样一种功利性的目的的话,那你接受的一定是一种成功主义的价值观。”
这个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价值观,你要出名,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如果你只是用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的话,那你只会把成功当成唯一的价值观标准。
所以我们还要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读非成功主义的读物。
非功利性的阅读可以成功的抵制功利性阅读带来的弊端。
一个人如果只阅读功利性的成功主义的读物,那么他肯定承受不了所遭遇的挫折。
因为成功主义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用,他并不能让你成功,但是他能让你兴奋起来。
这种兴奋能给你带来一种错觉,就是我也能做到。
但是事实是你很难做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到,这会让人陷入一种非常失望的痛苦之中。
而只有不断的非功利性阅读才能丰富你的内心,让你抵制外界的浮华,外界的虚荣。
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在于你挫折的时候,在你低迷的时候,让你依然有勇气继续的前行。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非功利性的阅读。
我们因为无知而去阅读,而我们越是阅读,越承认自己是无知的。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我们可以没有天赋,没有出身,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智慧。
只有智慧才可以遏制你内心的知识优越感,才能让你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尊重他人,避免狂妄自大。
所以读书不是为了成功,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你拥有智慧。
02.读什么书
上文提到,我们要多读一些非功利性的书籍。
非功利性的书籍有很多,有的可以给你带来深度的思考,有的给你可以让体会到不同的人生,有的可以让你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书单,我在这里也列简单列举几个我读过的,十分推荐的好书。
1.《浮生六记》作者:沈复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平平淡淡,相扶相依,把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2.《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福的家庭自有其不幸福之处。
3.《洞穴奇案》作者:萨伯一个离奇的虚构案件,引发14位大法官的不同观点,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充分体会什么叫做独立思考。
4.《文心》作者:夏丏尊、叶圣陶这本书可以当作写作基础来看,文为读写,心为用心,唯有用心,方得始终。
5.《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一本经典的科幻小说,有趣的同时丰富你的灵魂,拓宽你的视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小说中很多的想象,现在已经实现。
这篇先推荐这几本,好书可以丰富灵魂,可以带来思考,可以增加智慧。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还会继续推荐一些我看过的好书。
03.怎么读书
读书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我来介绍一下我的方法。
首先要分类,书籍一般可以分成,知识类,技能类,快消类和经典类。
如果是知识类的书籍,那么首先要搭建所学知识体系的框架,也就是要从基础入门的书读起,然后在逐步深入。毕竟不能刚学会加减乘除就去看微积分。
有了知识体系的框架,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科内容都博大精深。
要精通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是不可能的,如果每个知识领域比喻成一株大树。
我们需要的是掌握它包括哪些分支,各分支是针对什么问题的,我们只要选取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分支深入学习就可以了。
而且有了知识体系,我们日常碎片化阅读吸收的知识也就知道把它放在哪根分支上,从而不容易遗忘,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
如果是技能类的书籍,那么要注重的就是实践的部分。无论你是学编程,还是学游泳,只看理论知识是学不会的,要一边读书,一边实践才可以。
如果是快消类的书籍,也就是网络小说等等体裁的类型,那么就是娱乐为主。找自己感兴趣的通读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记住什么,最多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最后是经典类的书籍,这个类型的书籍都是经过历时长期的验证的,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巅峰,是人类三观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在读经典的时候一定要品读,慢慢的细读经典。
把能触动自己的语句全部记录下来。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这些金句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提高你的阅历和智慧。
04.总结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取知识、阅历还有智慧的途径,活到老学到老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与时俱进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
我们不要怕读过的书会忘记,因为这就像你几天前吃什么已经忘记,但是那些饭菜已经成为了你的养分。
而读书也是一样,他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思维,变成你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