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为了送毕业生,喝了一点小酒;晚上过于兴奋,失眠了,我干脆半夜起来(12:30),打开开关,找出一堆书籍——《秘密》、《魔力》以及还没有拆封的《那不勒斯的萤火》、《乡土中国》、《浮生六记》——总有一本是催眠的吧,我想着。
最终我选了《乡土中国》,因为带着一定的学术性,所以听说“难啃”,催眠效果也不错。两个半小时以后,我便酣然入梦。而那几本书便留在了床头柜,如今便开始了《那不勒斯的萤火》。
不勒斯是意大利的一个地区,意大利语Napoli;英语Naples。如果去百度搜索“那不勒斯”这个词,大部分会跟足球有关。
Firefly是萤火虫,萤火就如星星之火,作者自己写的:“想要幸存下去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生命力。杂草、雨水、淤泥、大雪,都是需要它去顽强抵抗的考验。”“一切事情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光亮。”——这也是整本书的基调。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他于年出生在那不勒斯,成为了意大利知名的作家和编剧,他善于将故事创作与历史事件结合,达到直击灵魂的目的。
封面评价这本书是近十年来欧洲文坛的“灯塔”之作,背景里面便融入了意大利黑手党的没落、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9.11事件”,说“灯塔”过于耀眼,却也不失其启发。
威尔吉利奥被认为是“那不勒斯最好的作家”,他用简约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与亲情、迷失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黑暗中,他拖着一具尸体走在河边,泥泞的石头小路荆棘丛生,血腥味像倒涌出瓶子的墨水般弥漫着。......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微笑。在那一瞬间,他蓝色的双眼粉碎了笼罩山谷的黑暗,像是一道闪电穿透了他的身体,像是一股能量从远方传来并传向更远的地方。他感到了快乐。终于,轮到他完成了这个魔法:用埋葬去照亮剩下的世界。
这是一个悬疑剧的开端,甚至有了一丝恐怖的气氛。如果你去观摩一部悬疑片,镜头一开始就展示的是:寂静而漆黑的夜里,一个人正在埋葬尸体,会不会吓得一下子关掉屏幕?就如我最近看英国的暗黑喜剧《9号秘事》,有的时候镜头里的画面真的会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略过开头,故事娓娓道来,并不像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向我描述的那样——“味同嚼蜡”。她说,这本书,没有看点——主角利奥身上丝毫不见“灯塔”的影子;作为利奥朋友的作者,“我”是如此懦弱,女朋友被利奥抢了,结婚之后被戴绿帽子,竟然也能够忍受。
两个主角的塑造失败,让她对此书失去了兴趣。而她唯一认同的人物是“我”的父亲——爱德华多,他出生身贫困,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银行工作,而他的工作又受制于时局的变化。
他表面虽然不怎么关心儿子,但是却为了让儿子变得优秀,而故意离间儿子和朋友的关系;因为儿媳出轨,他偷偷去请黑帮出面干掉了那个和儿媳有染的男人。似乎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呀!
但是对于朋友所认为的主角懦弱,利奥就是个混蛋,我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就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故事也是发生在意大利,在国内却具有很好的口碑。影片讲述的是一个13岁少年雷纳多对一个成熟少妇玛丽娜迷恋痴狂的故事。
在他长大的过程中,目睹了少妇从光彩亮丽到被诋毁唾弃,为了生存变成妓女,远走他乡——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他都是无能为力,甚至懦弱的。
可是电影通过玛丽娜的一生(虽然最终结局是美好的),也映照出了世人贪婪和无耻、嫉妒与虚伪的丑恶,就如《9号秘事》揭示的人性一样,有时候不一定“善终”。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利奥和“我”在性格上都存在某种懦弱,或者只是某种人性上的缺陷,会迷失、会绝望,也没有那么强大;同时也没有人是超人。
而懦弱如“我”,却目睹了利奥父亲被追杀、被捕和死亡的过程。“我”的银行职员的父亲,衣冠楚楚的白领也会勾结黑帮,买凶杀人。
其实,西方的作品真的不只是英雄主义,或者说故事里,利奥为何会在为父亲报仇失败后承受被囚禁12年的后果?按照一般小说的套路,难道不是很多巧合,帮助主角开“金手指”吗?
然而,这里结合现实,被囚禁的命运本来就是作者故意设置的情景,强大如拿破仑不是也曾经被流放和囚禁吗?故事的现代背景其实是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真实的自我是自由的,而这个自由可能是受制于人,而只有旁观者看到。
我们大脑里有很多声音,就如《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举的脑部研究的例子:左脑控制说话,他说要制图。而右脑拼出来的图,赛车手。
因此作者提出了问题:我们真的只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吗?可是我们的大脑也会讲故事,而这个故事不只有一个唯一的版本。
“当你迷失在远方,那不勒斯的萤火会带你回家。”那不勒斯的萤火是什么?就如问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的一样。
对于利奥的妈妈来说,那是爱情的温床,哪怕对方是黑手党,她也要抛弃修女的身份,飘洋过海,去到陌生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是内心的坚守,是找回利奥;对爱德华多来说,是对物质的欲望和对儿子的期望;对于利奥来说,是追寻真相,复仇,最后救赎自我,才有了开篇“埋葬”的那一幕。
而我朋友所认为的马尔切罗其实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他不太有自己的主见,习惯跟随和服从,服从父亲,服从利奥,服从妻子(哪怕她爱上了别人)。而其中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是他父亲的掌控和塑造。
他的父亲,爱德华多,曾经外调十年,而回到那不勒斯可能是他那段时间唯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真的有商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如果你在火山口建造房子,那么你就可以确定迟早有一天你会被烧……”虽然历经磨难,怀着执念,终究还是回到了“美丽的”那不勒斯。
马尔切罗的人生悲剧,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实是他的父亲一手造就:为了不让马尔切罗与利奥——这个黑手党的儿子混在一起,他撒谎欺骗儿子,让儿子按照自己的预期,远离利奥,变得优秀;可同时也造就了儿子懦弱的性格……这种揭露在近几年的欧洲的青春电影里面时有体现。
很强势的父母,往往会养出懦弱的孩子,被称为“妈宝”;这到底是父母的爱还是束缚?马尔切罗的父亲为了他离间利奥,勾结黑手党,到底是伟大的父爱还是让人窒息的父爱?
而利奥,在母亲葬礼上,试图杀害黑手党的首领,结果因失败而被囚禁。但在被囚禁的12年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一直在努力;直到有一天,他开始了行动;最终,他赢了。
在绝望的深渊里,他靠着什么样的勇气走出来的?为了自由,也为了家人。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他创造了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而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他每天看见的都是死亡和死亡实验。
他出狱之后,发明了“意义疗法”,写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他总结了三个点:为了事业(写的书稿),为了爱(见到妻子),为了承受过的苦难。人的价值是什么?个体的价值是什么?那么超人呢?
“活下去,是为了记住,记住是为了活下去!”“每一次谈判的第一条规则是不要去谈判。”“那第二条呢?”“如果你不要求,就没人会给予你。”“那第三条呢?”“如果你不努力,就没人会在乎你。”
这段话是利奥对“我”说的,那个时候他们刚刚和一个轮胎商完成谈判。那位商人为了卖轮胎,让两个小孩去扎附近的车轮胎。他提议给,但是利奥要1。
于是谈判开始之后,商人加价到。利奥同意,成交,可是还需要付的封口费(因为这件事是不可公之于众的);因此最终价格就是扎一次轮胎,获得。
这是小时候的事,做的算是“恶”事吧,至少是不道德的。威尔吉利奥写的故事里,人都比较真实,有缺点、有迷茫、也有青春的懵懂(比如对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