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朋友圈的爆款告白文案

现代的青年男女们,谈场恋爱总是想跟全世界的人分享自己的甜蜜。于是,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成了当代青年表达爱意的重要方式,似乎谈恋爱不发个朋友圈,就没领到“脱单成功”的认证盖章。

可是,没有朋友圈的古代,热恋中的人难道就不想秀一秀恩爱吗?他们把热乎乎的“狗粮”撒到哪里去了呢?他们的“朋友圈”都发了些什么?

面对爱情,万般滋味激发的创作欲望,是藏也藏不住,古人很喜欢借助文字,记录下爱情的酸甜苦辣,而这些作品无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流传出去,就成了他们晒在“朋友圈”的文案。而要说古人的诗词水平那是“杠杠的”,“朋友圈”随手发一首诗词,就能将热恋中的种种滋味演绎得既雅致又押韵,那可真是分分钟秒杀现代人的土味情话,引得无数后人“自动转发”。

古人点击率较高的诗词,当属“乐府唱片公司”出品的《长相思》。这“长相思”本来出自金牌作品《孟冬寒气至》中的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或许是因为这张“白金唱片”流传度太高,以至于“长相思”三个字被提炼出来成了词牌名,为千百年来无数热恋中的人提供了“朋友圈”最佳文案模板。

率先使用《长相思》发布“朋友圈”的,当属多情帝王李煜。他在《长相思》中以一句“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含蓄地吐露着相思之情。

紧随李煜步伐的还有宋代词人万俟咏。他略微改动了下李煜的意境,将词句换成了“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没想到,这番改动大获成功,引发众多好友点赞,还让这版《长相思》中的“空阶滴到明”成了千古金句。

万俟咏版的《长相思》火遍“朋友圈”后,另一位词人石孝友不甘示弱,也在“朋友圈”里发表了一首《长相思》:“你又痴,我又迷,到此痴迷两为谁,问天天怎知。长相思,极相思,愿得因缘未尽时,今生重共伊。”这条“朋友圈”文案可谓是简单直白,直接将“长相思”三个字写到词里。满满一碗“狗粮”,喂饱了所有围观路人,也让后世拿着《长相思》发表朋友圈的人们忍不住纷纷吐槽,石孝友真是“钢铁直男”,写首情诗也不知道表达一下含蓄之美。

万千吐槽声中,明代那位写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以极强的执行力率先向万俟咏版的《长相思》发起挑战。只见杨慎一改自己词中豪放霸气的风格,以细腻的笔触将雨夜难眠的场景嵌入诗词中,融情于景写出了表达热恋心情的朋友圈爆款文案:“雨声声,夜更更,窗外萧萧滴到明,梦儿怎么成。望盈盈,盼卿卿,鬼病恹恹太瘦生,见时他也惊。”

杨慎的《长相思》一经发表,便惊呆了身边的朋友,也雷倒了不少现代人。

虽然《长相思》已走红古人“朋友圈”数百年,但总有一些颇具个性的文艺青年要另辟蹊径,用原创文案为“朋友圈”添加一抹别样的色彩。

比如辛弃疾,他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经成为一见钟情、久别重逢等爱人相遇的必写桥段,不仅词句感染力强,语言张力也很大。

在他之后的另一位文艺青年另辟蹊径,用一段关于热恋的文字,讲述了一段无关年龄、无关国界,乃至无关物种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年,当时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考试途中,无意间听到一位猎人提到,前不久打猎时看到天上有两只大雁,猎人一箭射中其中一只雁,另一只雁看到同伴被捕杀,没有自顾自地逃命,反而先是哀婉地围着同伴的遗体飞翔,然后一头冲向地面自尽殉情。

元好问不禁被两只大雁的爱情感动,他从猎人那里买下两只大雁,然后将它们合葬在汾水,还给它们的墓地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雁丘。随后,元好问坐在雁丘上,发表了一条“朋友圈”文案《雁丘词》,其中第一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句“朋友圈”文案经过后世“击鼓传花”般地传播,最终变成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感动了无数小情侣,并且在数百年后走红朋友圈,也算是真爱没有界限的直观体现了。

除了写诗,情真意切的长文也常常是刷屏古今的热门帖。比如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流年似水,寸寸相思与依恋,日日尽在不言中。无独有偶,沈复的《浮生六记》则像回忆录式的生活日志,把妻子陈芸可爱、灵动、温婉、深情、贤惠的种种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把自己的深情与怀念渗进了字里行间。

正所谓“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热恋的悸动与热情退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古人也和我们一样,在“朋友圈”里撒着不同口味的“狗粮”,却也在秀恩爱的时候,向全世界宣布:我相信这份爱能够滋润余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