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作者有关书籍的随笔近四十篇,话题围绕淘书、藏书、读书、评书、教书、写书而展开,无论是甘苦还是得失,皆来自亲身体验。这既是一段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个人思考的一份收获。
全书按照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主要是谈自己淘书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人与事,第二辑主要是书评,针对某本书进行的评论,第三辑主要是书话,因读书想起的一些人与事,第四辑则是作者整理、主编的几种书的前言。
目录
远去的书香
——话说读书与淘书(代前言)
第一辑
南京街头的旧书店
曾经是毛贼
想起老姚
一只会织网的猫
琉璃厂的黄昏
——对一处人文风景的怀念
马来西亚淘书记
结缘网络淘旧书
第二辑
体制内的革命
——读《晚清学部研究》
寻找失落的大学精魂
——读蔡元培《大学教育》一书所想到的
人奇才奇文更奇
——读《“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
远去的背影与迷失的路标
——从石钟扬《五四三人行:一个时代的路标》一书说起
铮铮铁骨文人本色
——从石钟扬先生《文人陈独秀》一书说起
董康和他的东游日记《书舶庸谭》
纷纷千古事历历眼中过
——从《胡适日记全编》说起
但沾古泽一心欢
——读《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
民间的力量
——从《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说起
寻找戏曲的原点
——从近年出版的两本戏曲同仁刊物谈起
第三辑
从爱国志士到千古罪人
——秦桧心路历程解读
朱家角:翻开大上海的第一页
恻恻芬芳绕侠气惊才绝艳谁能媲
——记晚清才女刘清韵
国内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究竟何属
大器晚成
依然白发老书生
——从陈独秀的晚年生活说起
王云五的意义
独树一帜的学者型藏书家
——胡适藏书漫谈
胡适对海内学人的酷评
元明杂剧搜孤本梅茁金瓶图书文
——郑振铎与他的通俗文学收藏
买书买尽宋元版读书穷探沧瀛奇
——周越然和他的言言斋藏书
王古鲁和他的东瀛访书
既欲求真实宁复计辛苦
——由郑骞《从诗到曲》一书所想到的
我们需要与学校名声匹配的校史
要宽容,还是要霸权
——也说现代旧体文学应入文学史
在茶与壶之间
第四辑
奢华背后的凄凉
——重读《陶庵梦忆》
当平凡成为奇迹
——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的传奇与谜局
风月秦淮视野中的故国情怀
《书香小品》前言
《明清文学的青春解读》前言
《寻梦金陵话红楼》前言
后记
后记
在学术论著之外,单独出一本学术随笔集,很早就有这个想法,有一阵子这个想法还颇为迫切,可惜一直没有实现的机会,慢慢的也就把念头放下了。
《落叶半床书:书香小品赏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随笔这类文体。不是所有的想法都适合写成学术论文,特别是当这些想法非常感性且带有情感色彩的时候。写成论文固然可以把话说得更为周全更有逻辑,但总觉得是在戴着面具说话,缺少那种脱口而出的畅快感。且不说写论文还要大费周章,等把材料找好、引文查到、理清思路之后,表达的冲动早就过去了。
博士毕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上课不多,手头的事情也不多,有大量时间可以淘书、读书,那几年着实读了一些书,读着读着,有了想法,就顺手写成书评、随笔。日久天长,也写了不少,总有上百篇的样子。
后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诸事繁杂,俗务缠身,整天疲于奔命,读书的时间比过去少多了,能有完整的时间坐在书房里,竟然有一种很难得的幸福感。时常感到羞愧,自己本是一个在象牙塔里静心教书做科研的老师,怎么会忙碌到这个样子。现在人们常爱讲一句话,不忘初心,好像自己离初心是越来越远了。
《凤凰枝文丛》,孟彦弘、朱玉麒主编,凤凰出版社年6月版。感谢朱玉麒兄、倪培翔兄给我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出版随笔集的机会,借编这本小书的机缘也梳理反思了一下自己以往二十年间的读书生活,下决心要减少奔波,多留给自己一些读书和思考的机会。
说到这本小书的编选,倒是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决定内容集中在书这个话题上,淘书、藏书、读书、评书、教书、写书,总之,都是围绕这个书字而展开。
几年前,自己曾以《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为题在南京大学为同学们做过一次讲座,介绍自己对读书和淘书的一些看法,讲座的内容也反映了笔者此刻的生活状态,就将其作为这本小书的书名吧。
《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讲座海报至于话题的范围,尽可能广一些,离自己的古代小说研究本行远一点。全书按照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主要是谈自己淘书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人与事,第二辑主要是书评,针对某本书进行的评论,第三辑主要是书话,因读书想起的一些人与事,第四辑则是自己整理、主编的几种书的前言。
书中所收各文写作时间不一,早年的想法现在未必认同,但毕竟记录了自己当年的心迹,因此除少数写有附言,改正错别字外,内容则一仍其旧,未予改动。想必书中疏误还有不少,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年6月8日于简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