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3829.html沧浪亭入园门而东,六株桂树之间,立着清宋荦《重修沧浪亭记》一方石碑。己亥新年前,岑寂的一个清晨,几乎没有游人。读碑文:“余来抚吴且四年,蕲与吏民相恬以无事……”读罢,回头又看“相恬以无事”五字,浅淡的镌痕,予人宁谧甘美之感,地面寒气直逼小腿,但是因与这古老景象的关联,很不舍便即离去。宋荦任江苏巡抚时,康熙间,沧浪亭已“野水潆洄,巨山颓仆,小山?翳于荒烟蔓草间,人迹罕至”,于是“亟谋修复”。在这以前,自宋至元,沧浪亭一变而为大云庵,迄明,又复为沧浪亭,亭子始终在水边。因宋荦的主导,亭子迁筑到了山巅。往后三百余年,再历废毁,园貌自然改异,然而一切荡尽,重葺仍源源不断呼应前人的立意,亭的位置再不曾更移,一直到了今天,行人依旧远远能望园内崇阜山林有亭翼然。未入园而得园,成为沧浪亭有别于其它名园,历久弥新的公共性的艺术魅力之一。去年秋天,一舸兄南下苏州,一道午饭,趁着兴头上,欲择一园林实地听听我的心得,便提议,“那下午咱们就去网师园吧”。随即打“兄台……能不能尽快到网师园……”语速放缓而柔展,口形笑吟吟成一弯,旧京学院气息涉入江南的语境,显出一种奇异突出的好听。我虽无意于见生人,也不由被他的意兴感染不少。那位兄台,希亚君匆匆赶到。游完园,三人落座十全街一家甜品店同食薄荷绿豆汤,漫聊得知,希亚小学上的沧浪亭小学,植物启蒙自母亲,母亲乃归有光的后人。我顿感难为情,恐怕适才弄斧了。明代归有光《沧浪亭记》为《古文观止》收录。世上另一篇《沧浪亭记》,则是第一篇,作者宋庆历年间苏舜钦(子美),记述了因遭罪贬,南来吴中,遇一废地三面皆水,爱而徘徊,遂以四万钱购下,构亭于水边号“沧浪”的过程。网师园、沧浪亭相去不远,步行大约一刻钟就到,晚清一任江苏按察使李鸿裔购得网师园,与有荣焉,乃自号“苏邻”。如今人民路上一餐馆亦名“苏邻”,不知是否同样意思,抑或仅冠以符号。临别,希亚告知了一个“秘密”:沧浪亭山上有拐枣树。
今年到苏州更频,和老友陆淡饭见面就凑在苏州。前次她要离开前,我说你定要到沧浪亭看看,此时一幕,浮生一记,错过了再也看不到亦未可知。她听了我的话。那时尚在深秋,二人从南麓蹬道上山,高林密梢间,她忽地蹲身拾起一枚褐色扭曲的果柄,递给我看:“拐枣!”
古木参天,遂有真山林之称。亭露出一角。形似,而不是国内景区商摊上常见的更肥厚“拐枣”。是记忆里久违的拐枣。筷子般粗细,轻折就断,甜生生口感,唤出了朦朦胧胧儿时玩耍的画面。她回家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