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沉,人潮散去,
沈复和芸娘在沧浪亭畔
举案齐眉,潇洒度日。
明月为伴,清风送雅,
在拙政园做一次客,
好好感受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致生活。
曲藏竹楼,舞漫朱楼,
网师园中惊梦一场,
夜色朦胧将人带进时光的漩涡。
如果说白天的苏州园林
都是立体的山水画卷,恬静优雅,
那么夜幕降临后的园林,
应该用神秘和绚烂来形容。
本期《游遍江苏》,
一起沉浸在姑苏园林的梦幻夜吧~
沧浪亭浮生六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出典自《楚辞渔夫》,也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沧浪”二字的出处。
清乾隆年间,沈复写了一本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讲述了他和芸娘的爱情故事,两人就如神仙眷侣般生活在沧浪亭。
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欣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什么体验?津津和慧鑫的园林夜游便从在沧浪亭上演的这出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开始。
早早到场的观众,跟随园内菊香、兰香、梅香、荷香四位姑娘来到与沧浪亭隔水相望的可园中,饮一杯莲子茶、尝一口苏式点心,在悠扬的评弹中,享受着园林的夜色。
菊香告诉津津和慧鑫,只需写诗一首,就能在门口的豆浆摊上换一碗热腾腾的豆浆。两人都提起了毛笔,各写了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张继的《枫桥夜泊》,如愿尝到了香喷喷的豆浆。
悠扬乐声穿林渡水而来,沈复乘着月色、立于一叶小舟之上缓缓出现,这一开嗓,大家瞬间入戏。
随后,大家跟着沈复和芸娘的脚步,在沧浪亭一同经历了这个美轮美奂的故事,大门再开,便是梦醒时分。
和在电视上看昆曲不同,这场沉浸式演出让津津和慧鑫赞不绝口,切身感受那把日子过成诗的每一天~
拙政园拙政问雅
江南园林的典范拙政园也有拙政问雅的花月夜。
拙政园李宅,是苏州园林典型的递进式住宅区域,由南至北,前后共有四进。第一进为轿厅,两顶轿子在夜晚都被点亮,折射出流动的光影,与窗外写意的湖光山形浑然天成,一起融入这月夜的宁谧。
二进大厅,也是全园最大的待客厅堂,明四家的山水画与书法作品装点墙上,白天观赏是静止的,而在晚上,画中山水都活了起来。
三进女厅,一幅苏绣,绣出了中国女性独有的的巧思和智慧。
四进内宅的文人物事中,透着种种雅趣与明代社会生活的民俗。
而步入园林后,景色也开阔起来。“千江有水千江月”,天上一弯新月,地上无数“幻月”,井栏上托着月亮,粉墙也露着月亮,动静相接中,流淌出自然的妙趣。
玲珑馆,玲珑玉冰
窗纹和庭院里的铺地都是冰裂纹的样式,展示了园主人高洁的心境。
嘉实亭,嘉实映月
有了光影科技的加持,游人在短短一分钟之内,就能看到“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以及“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这两幅完整的对联。
听雨轩,听雨蕉园
看着窗外雨打芭蕉,电闪雷鸣,感觉心情一下也变得恬淡起来。
梧竹幽居,月影回响
白天看园林是移步换景,到了晚上这里竟用灯光营造出了一种移步换月的效果。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出《牡丹亭》穿越古今,在拙政园的花月夜,婉转动人的水磨昆腔、举手投足间的情意流转,令天下有情人魂牵梦萦。
月影回响、绿漪峙局、鹿踪迷廊、荷风洞天、临波飞虹……心园十五景的名字和美景都让人心旷神怡。千寻邀明月,光影抱幽山,在大月台,还有一场月相与时空交错的视听盛宴。
网师园网师戏语
小隐隐于市的网师园是苏州第一个开放夜游的园林,早在年3月,这里就有了“网师园古典夜园”,几经更改创新,如今的园夜游的主题叫做“网师戏语”。
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的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典型的宅府园林。网师代指渔夫,园主以此表达对先位主人的致敬,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渔夫一样逍遥自在生活。
从门厅中的漆雕全景图可以看出,网师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因此也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入夜时分,慧鑫在嘉怡的引领下走过轿厅、步入大厅万卷堂,江南丝竹乐渐起,拉开了夜演节目的序幕。
江南丝竹《花月夜》,是宴会时用以助兴的小曲。
第二进正在表演的是传统昆剧《十五贯·访鼠测字》。它深受老百姓喜爱,当时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大加赞赏,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昆曲因此而复兴。
向东北面而行,梯云室里有“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表演。评弹曲目《白蛇传·赏中秋》中,男生执三弦,女生执琵琶,许仙与白娘子在七里山塘游船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集虚斋里,可以近距离欣赏优美的昆舞《玉兰》。这支舞蹈的灵感来源于苏州园林之花——玉兰,舞者优美的舞姿与光影交相辉映,在古典园林雅致的厅堂里展现着玉兰绽放之美。
而在西部别院中,一首箫诗吟唱《送人游吴》道出了吴地的繁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殿春簃(yí),是园主专门用来赏春末之景芍药花的地方。
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次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从而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以水池为中心的中部花园,也是网师园最迷人的地方,在月到风来亭落座,便可赏园林的“春色几许”。
在花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一首古琴曲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而此时也到了夜游网师的尾声。
苏州园林的白天黑夜,
两种形态不同世界。
一场夜游,
感受当下与经典的碰撞,
在思想上跟古人产生同频共振,
让你的心灵在园林当中得到栖息~
编导/周婕
摄像/罗飞王昕杨文斌张心宇王教群史哲铭
来源: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