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浮生六记,方知真正爱你的人会做到

慢煮时光轻煮茶,一卷诗书许流年文|柚茉

周国平曾说:“爱情有三个层面,生理层面的两性相吸,心理层面的两情相悦,灵魂层面的两心相契。”

世上最动人的情话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

如果此生能够遇到一个如此懂你的人,那便是此生最大的幸事。

感情中,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很美好,也总有一些爱情,成了最好的样子。

在清朝末年就有这样一本书,道尽爱情最美的模样,它就是被誉为“晚清小红楼”的《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之“浮生”出自诗仙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成了全书最好的注脚。

木心曾说:“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中,当时只觉它是一本记录夫妻日常琐事的书,而且都是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读到一半就放弃了。

前段时间又翻出来,再读便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两百年前古人的爱情也是如此的浪漫,作者沈复与妻子芸娘的爱情成为令人羡慕不已。

爱情并不稀奇,可贵的是他们走进婚姻里依然能够在平凡的生活里拥有爱情。

现代社会真情成了稀缺品,人人都在追求真爱,可是人人都不愿相信爱情,反观古人的爱情确是我们一生可遇不可求的真情。

从初见时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谈诗论画到赏月观花,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问你粥可温。

他曾写道: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落,缱绻惬意地享受时光。

林语堂曾说:我真诚地相信,一个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度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三观一致、志趣相投、彼此成就,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意般平静惬意的生活。

一、爱情最好的样子:初见时的心动,相知后的懂得

沈复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文人,在13岁时跟随母亲回舅舅家,他看到了一位妙龄女子,削肩长颈,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沈复便从此倾心,一眼万年,非卿不娶。

芸娘的聪慧与可爱也赢得父母的好感,最终沈复如愿娶到心中女神。

芸娘自幼丧父,家徒四壁,靠一双巧手刺绣,来供养家中弟弟。婚后,芸娘谦卑,恭顺,沈复对芸娘敬爱有加,日子让人羡慕不已。

二、最好的爱是双向奔赴,并肩同行

沈复喜欢吟诗作对,芸娘也对诗词作画颇感兴趣,只是因从小家贫,而没能有机会学习。

芸娘凭着儿时背诵《琵琶行》,开始认字,懂得一些简单的诗词韵律,只是都是极短的诗句,沈复便和芸娘一起探讨起诗词,教芸娘诗词歌赋。

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一起出门游玩,观星赏月,探讨宇宙之大。

在因为家庭矛盾出现时,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之时,芸娘并没有因为生活困顿而责备沈复,反而总有办法化解。

沈复喜欢喝酒,但没钱买酒,芸娘便亲自酿酒,她喜欢种花,于是便给家中栽满了花。

她说: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三、活在世俗里的爱情,敢于打破常规

其实,大多数人在用现代人的眼光评判那时的爱情,斥责沈复懦弱、无能、不思进取,只想着诗情画意的逍遥日子,不理解芸娘为什么甘愿默默付出,更不懂她如此爱沈复却还要为沈复纳妾?

可是,我们要清楚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是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如今的许多不合理都是情理之中的。

在我看来,沈复并非只懂得享受,他敢于打破礼法规矩,教芸娘论诗词鉴名画,让芸娘男扮女装跟随自己一同出去游玩,对芸娘尊重,给足芸娘最真挚的情意。

我们不是芸娘,怎懂芸娘的幸福呢?不必替他人过一生,至少芸娘与沈复他们是真爱,要知道古代自由恋爱已经是冲破世俗了,更何况他们在婚姻里彼此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实属不易。

遗憾的是芸娘终究没有陪伴沈复走完人生的终点。

写在最后: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因为懂得,所以相爱,因为懂得,所以相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懂得。

我是柚茉,愿我们一生遇一良人,三餐四季,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不必言语,用心即可。

欢迎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