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有仪式感

以前读沈复先生的《浮生六记》时,只叹先生的文笔隽雅,还有一种道不明的感觉,近来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除却先生的见闻渊博,那种感觉又出现了,认真想了想,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就是“仪式感”。文字里描写的习俗,吃食,山水,花开花落,衣着人情都透露着浓浓的仪式感,不是刻意,就是一种正常的表达生活的习惯和态度,简单的事物在笔下也是妙趣生花。仪式感是什么呢?是一份期待,一份喜欢,一份慎重,一份敬畏。老说生活要有仪式感,特别是缝节时。小时候过中秋节了,父母白天出门在外,晚上回到家还是要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切上一小盘月饼,很甜,那时候镇上的月饼比不上现在的精致丰富,但那时的味道和记忆是独一份的。饭后一家人坐一起,关上灯,看新更的电视剧,这个节也算整整齐齐的过了。而那时过春节是一年里最为隆重的,全家人都聚在一起,除夕前两天就开始准备,男人铺纸蘸墨写春联,女人料理卤鸡卤豆腐,油炸酥肉,煮香肠。。。沙炒花生,炒瓜子,满屋子的烟火味。除夕当天中午十二点放鞭炮后开饭,高高兴兴的吃完饭后左邻右舍叫一起打麻将,图个热闹。晚上就是看春晚,发压岁钱,守岁,夜里十二点放烟花,新的一年美好祝愿全在这里了。情人节时,男士订束玫瑰花送给心爱的女士,女士收到花后感受到那份爱惜,忙碌的一天结束后再一起吃个饭,时间来的及的话再看个电影,两个有情人过情人节,空气都是粉红色的。那种节日的氛围和心情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吧!精神是愉悦的,物质是丰富的。而这种回不去的美好回忆也是长大后自己对那时怀念的一种仪式。如此想来,仪式感可以是对某个人,有种情感,某个事物的多种形式的表达、传递、呈现、记忆。忘记是哪本书,只记得一个小段,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清晨穿着粉红色的睡衣在自家院子里摘玫瑰花,被旁边的女邻居看到以为是变态,报警后,男人解释才了解是场误会。男人的妻子去世了,妻子生前喜欢养花,每天早晨都会摘几片花瓣泡茶,妻子去世后男人很想念妻子,在家就常穿着妻子以前的睡衣在院子里打理着那些花,摘些花瓣泡茶。像你从前的每个清晨一样,我穿着你喜欢的粉色睡衣泡着你喜欢的花瓣茶,这是我用来怀念你的仪式,就好像生活和从前一样,有着盼头和寄托。经历一些事后,开始相信因果,看起了佛经,总想内心能够静下来,对生命更多了敬畏,以此轻轻放下思念和伤怀,好好的生活。生活要有仪式感,是某些时刻,内心情感的需求和表达,让生活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赋予了生活特殊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