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沈复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封建道德哲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引文选自《浮生六记》,一本呕心沥血却被作者弃之于冷摊的作品。

近一段时间,清朝沈复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再一次在各大图书网站占据了文学类畅销书的榜首地位。其实这本书从被发现的那一个时刻开始,就被赋予了一个历史性使命,以破灭的理想和无法达成的生活,控诉封建礼教的压迫。再经后人的反复解读,硬生生地带着所有经历了巨大诱惑和考验,走向了模范的卓越地位。

《浮生六记》是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的残稿,只有四卷,而从书名上来看,是应该有六卷的,所以对于后面的卷五以及卷六的发现,在这么多年里面就没有停止过,现在看来,所增补的卷五和卷六多为伪作。

而“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二十世纪中期对《浮生六记》这本书的研究,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在思想上也很危险。这可能会威胁到原书所表达的真正喜悦或者艰难的感受,因为对于读者来说,所有后期强加入原书的注释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理解,或者误解。虽然所遗失的卷五和卷六,更能给整部作品添加无尽联想的可能,但是同时,也使整本书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定论,进而产生更多的主观臆测。这就如同,一篇议论文,在交出举证和分析后,没有结论,而且分析中存在非唯一的可能性。而这个也正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且不说从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第一个版本开始,到现在已经不下一百个版本,单是译成的外文版本也是多达上十种之多。

陈寅恪先生曾经评价道:“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浮生六记》中所体现的伦理实践主义,是由真实的情感驱动的,以生活为基础。但同样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出现的平实且贴切的叙事性和讲故事的天赋,以及作者把自己的生活凝华成史诗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