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当撞上人生痛点,才看明白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413276.html

读《浮生六记》,如说《闺房记乐》让人领悟到的是快乐和美好,那么《坎坷记愁》便是世事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也就是痛得不能再痛的“痛点”!病、困、+逃债,可谓祸不单行。

沈复在《坎坷记愁》开篇说:人一生为何有悲苦?往往是因为自己的过失,但我并非如此。我为人重友情,以守诺为荣,生性爽直不羁,最终却因此受累。”

请0点击

01生活的艰辛

上次说到沈复13岁就跟母亲说非陈芸不娶,沈复也因描写了“可爱女人”陈芸而被世人所知。沈复出生在苏州一个没落的文人之家,父亲长期在江浙一带给官府和要人做幕僚,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有一些产业。沈复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有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他父亲为人侠义,乐善好施,急人之难,有时为他人能挥金如土。这些都深为影响了沈复。他未曾参加过科举,也经过商,生活时而宽裕,时而拮据,娶到陈芸是他一生之中找到的真爱。在沈复的家庭中,父亲是一家之长和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家中自然占据主导地位。

沈复和妻子陈芸在家庭中作为从属,加上他们不入世俗的个性,追求精神生活,难免为一般人所不能理解,自然容易引起矛盾激化。沈复是长子,在家族中排行第三。刚开始时,全家上下都喊陈芸为“三娘”,后来就变成了“三太太”。

称呼沈复的妻子为太太,当然带有讥讽的成分,讥讽的来由沈复虽然没有明说,大概与陈芸识文断字,追求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陈芸难免鹤立鸡群,并被整个家庭所不容,最终受到排挤。虽然她也有些在大家庭生存的智慧,最终还是阴差阳错,引起公公的误会,并和沈复一起被逐出家门。

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陈芸身体状况本就不好,加上她和沈复遭受的困境,身体更不如以前。屋漏偏遇连阴雨,陈芸的娘家也出现了很大变故,先是家中仅有的弟弟外出时失踪,母亲又因为思念儿子积郁成疾去世。家人尽失,陈芸悲痛过度,身体大出血的病症又加重了。

02世事的无常

夫妻二人有一个女儿叫青君,十四岁,知书达理,善于持家。有一个儿子叫逢森,十二岁,正在读书。沈复连年没有工作和收入,无奈之下就在家里开了一个书画铺子,可惜生意惨淡。女儿青君穿着单薄的衣服过冬,冷得发抖,还只说不冷。一家人度日艰难,为了省钱,陈芸虽然病重,却坚决不肯吃药。她听说有个刺绣《心经》的活儿能赚钱,就接了下来,靠刺绣的手艺换钱来贴补家用。

之前,有个山西人,在画铺旁租房,以高利贷为业,常请沈复为他画一些画,这便认识了。沈复的一个朋友向山西人借五十金,请沈复做了担保人。但是这个人携款逃之夭夭,搞得债主天天跑到沈家门外催债。本来“弱者骤劳”的陈芸,又增添了新的病症。

危难之时,陈芸一位嫁到无锡的结拜姐妹听说她病重,便邀请夫妻二人去乡间小住调养。二人安置女儿青君是,答应了韫石想取青君做媳妇,这个韫石是陈芸表兄的儿子,至于儿子逢森就请朋友安排到一家店铺当学徒,随后准备前往。

这天,为了避开债主的纠缠,夫妻二人决定赶早偷偷出行。当时已经临近春节。当夜,他们先让人把行李挑送到船上,到了五鼓,也就是将近凌晨四点,热了粥大家吃了。儿子逢森听到声音,醒来问道:母亲这是去干什么?陈芸骗他说,只是出门看病。

“鸡声三唱、芸含泪扶妪、启后门将出。”因为躲避邻居和逼债人,所以扶着老仆深夜从后门离开。刚一出门,儿子逢森忽然大哭道:“母亲,你不回来了吗”女儿青君唯恐惊动了逼债人和邻居,赶忙捂住弟弟的嘴安慰他。沈复悲痛地写道:“当是时,余二人寸肠已断,不能复作一语”。

夫妻二人心中悲痛不已,却不能说出一句话,只能互相劝慰道,别哭,别哭。身体虚弱至极的陈芸走出巷子十多步,就已经走不动了。沈复背着陈芸,老仆人在前面提着灯笼,一行人狼狈上船。船开之后,陈芸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

沈复和陈芸到无锡时,是腊月二十六日的凌晨,离除夕只剩几天了。不过幸运的是,当他们到了无锡锡山,得到了陈芸那位结拜姐妹很好的照应。尽管有了依靠,夫妻二人并没有觉得有了依靠就疏于生计。元宵节后,二人就商议起未来的打算。陈芸说,你的姐夫现在在靖江当会计,十年前他曾向借过你一些钱,当时为了凑数,我还把钗子典当了呢。听说靖江离这里不远,你可以去一趟。

03坎坷和无奈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复陈芸夫妻二人的为人和处世胸怀——在友人家中居住十多天,就过意不去,赶紧想着谋生自立。夫妻二人重义轻财,即使是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之际,也只是选择曾经帮助过的人去求助。由此可见他们的人格和情操。沈复决定前往靖江找亲友索要多年前的旧债,总算筹到了一些钱。二月春暖之后,沈复置办了行装,在扬州谋到了一份“代司笔墨”的文书职务,总算稍微安定下来。

一年多后,陈芸到扬州刚与丈夫团聚,结果沈复工作的地方却突然裁员,沈复被辞,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失去了生活依靠,妻子陈芸不但没有一句怨言,反而不断安慰他,花尽心思为丈夫谋划。夫妻二人捱到春天,陈芸的血疾之症突然大发,沈复再次前往靖江求助亲友。为了让妻子宽心,他谎称自己是骑着驴子回家,其实是步行,携带着干粮,边走边吃。一路风餐露宿,最后借钱才回到家中。

《坎坷记愁》沈复用动人的笔触,表达了对妻子始终如一的深爱,以及夫妻二人面对困境互相支持、鼓励的真挚情感,夫妻却是相亲相爱,可惜造化弄人。文中虽是描写夫妻经历的坎坷愁苦,实际上写了很多褒奖陈芸品质的琐事。也就是公元年三月三十日,陈芸躺在病榻上,对着丈夫追忆了二人相伴半生爱情生活,交代完后事,便与世长辞。这一年陈芸只有四十一岁。

沈复感慨道:“恩爱夫妻不到头。”陈芸去世的第二年,沈复的父亲去世。后来,儿子逢森也去世了。到年七月,妻子去世两年后,沈复幼年时代的伙伴石琢堂出任四川重庆的长官,邀请沈复同行。于是,沈复告别母亲和家人,绕道扬州,特意看望了陈芸之墓,从此踏上浪迹天涯之路。

04结语

陈芸早逝,沈复后世的颠沛流离,再对比前半生的快乐恩爱,更显得凄凉,读来,实在令人唏嘘不已。读着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加上沈复痛彻心扉的描写,突然有种神经被扯痛的感触,神经的那一头是余华的《活着》,他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死了,只剩下福贵一个老人凸显的活着,是让老人成为一个孤独的见证,余华把接踵而至的死亡都罗列在一起,有了一系列家破人亡的经历,最终小说是讲活着的意义,要活着就要承受一切。但是《活着》是艺术家的编排和创作,是假的。可是《坎坷记愁》则是纪实,是真的。字里行间看到沈复所描述的坎坷与无奈,读起来能够深深地产生共鸣。而这对历经坎坷的夫妻,成为人世间的一段佳话,被世人羡慕和推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