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我一定会爱上芸

北京看痤疮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1)

有时候会想起以前,发现,往事只能回味。时光盎然快乐的旧时光很多时候都是如此短暂,每次都只能记起那零零散散的片段。相反那些不好的时光,总是刻骨铭心。

就像好妹妹演唱《往事只能回味》,歌曲没有嘶声力竭,没有莫名其妙的转音。像温一壶酒,把往日点滴浓香倾入杯盏,仰头,入喉,暖了奔波与劳碌。

我想这本书,也很好地映照了这首歌曲,他们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浮生六记》

(2)

高中时学业繁重,有时候做作业做到实在无趣,为了解趣买了人生中第一本书。那次晚自习做数学作业,已经想原地爆炸了。从桌子下拿出这本写于清代的书籍。

读了有小一半会了,自己竟然开始感叹这个翻译者,以前古人在写作的时候,不仅仅要兼顾词句的意境,还要有音律感,所以有时候我们读诗句词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朗朗上口。

但是把词句翻译过来又不是这样一回事了,而这本书籍的译文,清丽脱俗没有过重的华丽修饰词,来装点,平淡质朴的的句子透露着生活的趣雅。

夫妇何求,举案齐眉,青粥小菜暖余生,时间繁花艳柳,不及枕边人素发萍萍知我心,浮生六记记录的是恩爱夫妻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是让人缱绻难忘,文笔优雅有趣。

我还记得,有一段文段看到自己都羞羞脸红,自己在桌位上暗自笑了许久,久久不能平复那颗年少悸动的心。

“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砰砰作跳。”

芸娘的感性,温柔,活泼,生动,体贴,处处勾着沈复的心,在第一篇中描写芸,可以说芸在那个年代是最可爱的人。相信他创作时心里也是很温暖的!自己能有这样一位妻子。

在那个年代难得看到文人如此深情,如此事无巨细地描写自己的妻子,可惜情深寿短。

(3)

熟读历史的都知道,在清朝的时候很多文人都不受到重视,沈复也不例外,新婚不久,就急忙又去到老师那里学习,日子久后,每每晚都不能安,想念家中的妻子,芸几次来信过后,甚是想念就急忙回家与芸团聚了。

在家中,每天像糖黏豆一样,日夜游玩,白天朋友小聚,晌午园林小憩,夜晚赏月,整体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过得甚是逍遥快活。

可你。沈复你可知道,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芸娘一个人操劳,你有,由始至终只看到芸娘的付出与辛劳,你作为一个丈夫担当一家之主的魄力却丝毫未见。

读完整本书,我仿佛从沈复这个浪荡文人身上看到了真实现实的生活。虽然沈复出生于乾隆盛世,衣冠之家,可其人却胸无大志,难担重责,不仅事业一事无成,生活也是贫困交加,甚至落魄到买字画求生,借钱度日,携带妻子寄人篱下于好友家中。

沈复四十一岁那年,芸病离世。

(4)

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虽然芸走了,这么年轻就走了。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今天,仍然依旧让人回想起,甜蜜心头。

夫妻可一同出游,可谈诗,谈所爱诗人,可一起小酌。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女子要三从四德,为夫以尊,能有这样大体,性情的人,如此真的难得。

陈芸这个女子,我很喜欢,也是很羡慕的人,出身贫寒,但却自己学了识字,心灵手巧,女红也甚是了得。很多事情心思巧妙,面容姣好,而且主动为丈夫纳妾,而且还要选有才好看的女孩子,这真的是少见,心性脾气竟然如此阔达。

在那个年代还行酒令和酒,女扮男装,可是真的有趣,两人清贫中却苦中作乐,活出别样的自在,假如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一定会爱上陈芸的。

这么早就离世,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早亡,哎,是不是有情人还是难成眷属。

往事只能回味,只能清明,重阳去芸的坟前看看。

人生若梦,为欢几何!及时行乐,每天还是要快乐的!

图片来源于自己很喜欢的美食博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