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里的女性们卡在生孩子这一关了

贵州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ruidunet.cn/guanzhu/2833.html

《父爱之舟》里有句话,“因为我那常年卧病的母亲,并没有给我准备好行李。”常年卧病“让我感慨良多,中国古代文学里的女子形象按年龄分,集中在青春少女形象的多,要么是健壮的悍妇,而真正走完整个人生的女子形象并不多。

《诗经》最早的文学作品,与女子有关的大都是青春少女的相思之情,要么是思妇。按年龄算在15至25之间,没有反应家庭生活的篇章。《古诗十九首》里提到结婚后的女子不同的形象是”上山采蘼芜,下山遇故夫。“这个因不孕不育被休的可怜女子。《孔雀东南飞》就是经典弃妇了,还没到生孩子这一关就被休了。唐朝之后的文学作品字数多了,女性形象就多了,《琵琶行》里的琵琶女,《长恨歌》里的杨玉环都是非常年轻的形象。

宋朝打仗不行,经济文学艺术超群,《杨家将》里确实是一群结了婚的女性形象,忠贞节妇,在爱国思想的统筹下,女人的柔情一面都削弱了,柴郡主是生了孩子的,同时也是一名猛将,健康健壮的形象。明朝开始小说戏曲话本各种文学形式又多,内容又丰富。四大名著三部成书于明朝,《三国演义》里出名的女子,也就大乔小乔了,其他某某夫人简略带过。《西游记》里有情有义的女子都是妖怪,只有一个女儿国国王是正常的,还是不需要男人就能生孩子。《水浒里》女性这绰号都够吓人的,”母夜叉“”母大虫“都没有女子的柔情。

中国文学里的女子柔情去哪了呢?孟姜女哭倒长城;阿房女殉情自杀;貂蝉,政治牺牲品;蔡文姬三嫁,还在匈奴留下俩孩子,为救董祀披头散发抛头露面……除了唐朝的女子们自由一些,宋朝直到近代有才情的女子就都是李师师,苏小小,柳如是,陈圆圆之流了。近代小说女性人物非常多,集美貌才情新思想于一体,如张爱玲的白流苏,张恨水的冷清秋,也因才情而自伤了。

那家庭主妇们干什么去了?古代描写女性一生的作品很少,要么笔墨很简单。但从历史上的医疗水平推测可以猜出来,成了亲的女子第一关是能不能怀孕,第二是能不能顺利生下来。营养,胎位,产褥热,坐月子,生男生女,这些关卡都顺利渡过,才能坐稳在家中的地位。而这一系列事情顺利渡过了一个女子美好的年华也就过去了,剩下的时间就要操持家务,侍奉双亲。还不算唐婉这种不被婆婆喜欢的,李清照这种清高的,要想有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太难了。即使如《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夫唱妇随,琴瑟友之,儿女双全,主动纳妾堪称古代女德之典范,也不被婆婆喜欢在37岁那年香消玉损了。以生孩子为分界线,《金瓶梅》《红楼梦》里,未育的女子都是人物性格丰富饱满的形象,老婆子们就都是性格单一的讨厌,也就李纨算是可爱的一个。这样算下来,婚育之前千娇百媚,婚育之后活下来的面目可憎。还有一部分死亡的,或者留下病症没有后续的。

这样看来古代要想女性人物形象丰满,第一要年轻未成亲,第二要彪悍强健。要想塑造女子们完整的一生得等医疗发达以后了,要么就是武则天,慈禧,宋氏三姐妹这种泼天富贵的女性了。

后记:愚见,欢迎批评指正。

浅予深深,长乐未央,今日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