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气三千丈,皆作飞花流读浮生六记

阅读《浮生六记》源于林语堂的评价“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并非最美丽……但谁能否认她是最可爱的女人?……”同为女子,我当然想看看这位“最可爱的女人”。没想到读到一半就开始生气,整整两周都不愿意想起这本书。到了月底还是看完吧。看完更生气了。

书名为《浮生六记》。浮生,典出《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而沈复的“浮生”二字,则取自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篇的“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六记,是指内容有六卷,但现版本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卷,《中山记历》和《养身记道》两卷已佚。

作者沈复(-年后)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少年随父游宦读书,奉父命习幕,曾在安徽绩溪、上海青浦、江苏扬州、湖北荆州、山东莱阳等地做幕僚。中年经商。沈复平时好游山水,工诗善画,长于散文。除《浮生六记》外,诗稿散佚,仅存《望海》、《雨中游山》及题画诗数首。

沈复本人并不出众,但是他有个流芳百世的妻子:陈芸。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闺房记乐”讲述他们的闺房小事儿。俩人你写字来我画画,你煮书来我泼茶。再来个女扮男装,大胆出游。夫妻二人你侬我侬,郎情妾意。读这里不禁会心一笑,好生惬意。

“闲情记趣”更是刻画了一个冰雪聪明的芸娘。会插花瓶,垒假山、做活花屏、静室焚香、荷花泡茶……尤其这个荷花泡茶——“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真是妙啊!读到这里,我都想如法炮制品尝滋味了。

“坎坷记愁”这里,陈芸同学剑走偏锋,首先,她开始自己物色并引导别人来当小三儿。好在人家姑娘脑子快没掉进他家这个坑里。真是聪明!陈芸同学倒是把自己气到吐血。然后,陈芸同学本着不作死不罢休的精神,给自己老公公找了个妾,成功搞砸婆媳关系,为日后被逐出家门做下铺垫。而她的丈夫沈复同学,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文才一般不曾中举,无力理顺家庭关系,还不保护妻子培养孩子。他洋洋得意,感慨人生得此妻是多么惬意。开心之余,从本不富裕的家庭中拿出百银去青楼寻欢。在青楼竟然还感慨妻子芸娘不能和自己一起到此一游。一回头发觉有姑娘月色下依稀跟芸娘很像,便“睡下了”。“睡下了”!他这个人渣睡下了!

生活绝不止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有操心不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陈芸同学跟着这个长不大的男人穷困潦倒、客死他乡。任她事事巨细,任她拔钗沽酒。她自己久病无钱问医,女儿被迫做童养媳,儿子无奈寄人篱下。最终陈芸死,儿子逝。我们的沈复同学,呜呼悲痛之余,得友人赠一小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这本书真是越读越气。陈芸脑残,沈复还指导她脑残升级。好好的一个有文化、爱生活的姑娘,最后落到作死的结局。这个推波助澜的沈复倒是比她舒服很多啊。尤其是那一双儿女真真太令人心疼了。儿子12岁就去学习做生意。女儿知书达理、极为贤惠。14岁就辛劳顾家,因为衣衫单薄冬日里浑身发抖还强说不冷。

可怜陈芸临终渴望“布衣暖,菜饭饱”、“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陈同学,你终究是错付了。做母亲的临终前还会想想有人抚养自己的孩子,做父亲的只是在得知儿子去世后悲痛罢了。后来他游山玩水,再没有提过仅存的女儿半句。而记忆深处很得意的事情,竟然还是那位长得像妻子的青楼姑娘曾经很惦记自己。

“浪游记快”描写的是沈复同学无心仕途,饱览天下,忆人生悲欢,看山河美景。这里我已经看不下去了。我想,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写下了这本书,告诉世人,有个叫陈芸的姑娘,她来过。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林语堂那句“最可爱的女人”,生气的原因是替这女人不值。同为女人,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林大师可能是带着滤镜看的这本书吧。如果我没看过第三记得话,倒是可以心平气和给这部近代散文点个赞。可是没有“如果”,我甚至都不想考虑本书的文学价值。

怒气三千丈,皆作飞花流。真是好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