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沈复和芸娘,先婚后爱,甜蜜

沈复和芸娘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二十三年,芸娘四十多岁的时候,先沈复而去了,孤独的沈复只剩下了回忆,写下了这本《浮生六记》,流传到了现在。

这不是一本故事书,而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对真实的小夫妻,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因为真实,所以大家都想看一下从前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因为是普通人,我们会从中得到对自己生活的启示。

当时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好比开盲盒,到掀开盖头时,才知道对方是什么模样。

而沈复和芸娘是幸运的,沈复对芸娘一见钟情,能见到是因为为他们是亲戚,沈复的母亲领着他回娘家时见到的。

苏州沧浪亭景区

那一年,沈复才13岁,他跟母亲说:“若是为儿子选媳妇,非芸娘不娶。”他母亲也是开明人,当即取下金戒指,就定下了这门婚约。

他们在乾隆庚子正月十二日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这一过程,已经比当时的很多人幸运了。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他们婚后在一起,为什么能相互欣赏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文艺小青年。

新婚后,他们居住在苏州沧浪亭旁边,沈复读书,芸娘相陪,有时沈复也教芸娘猜谜语、猜酒令。

他们在一起谈论文学,有一次,芸娘问沈复,各种古文,尊崇哪一家为好,沈复说:“《战国策》《南华经》取其灵快,西汉匡衡、刘向,取其雅健;司马迁、班固,取其渊博;韩愈取其浑厚博大,”

沈复还评价了柳宗元、欧阳修、宋朝的三苏等人,从这些看出,沈复是一个书生,一肚子的墨水。

芸娘认为女子学这些会比较难,不如学些诗歌,而她喜欢李白的诗,觉得李白的诗有一种浪漫的风格,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让人心生爱慕。

然后他们又谈到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芸娘认为《楚辞》是赋的祖先,但司马相如的赋是最好的。

沈复于是开玩笑说,当初卓文君想嫁给司马相如,可能不是因为听他的琴声优美,而是因为他的赋写的好吧,说完,两人大笑起来。

你看,他们首先能聊到一起去,都喜欢文学,能一起体会文学中美的东西。

芸娘能达到和沈复一起聊文学的程度,是经过了一番努力的,她的家境不太好,也没人教她读书。

可是她先是把白居易的《琵琶行》背下来,然后她找到《琵琶行》这篇文章的文字稿,对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这样才慢慢地认了字。

然后一点点地读书,慢慢地提高了文学素养,这样的芸娘才能与沈复一起谈天说地,共同体会文字的妙处,可见什么时候学习都是有用的。

苏州沧浪亭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注重仪式感,比如说七夕节呀,甚至七月十五的鬼节,他们都郑重其事地过。

七夕节时,芸娘摆设了香烛瓜果,两人一起拜织女星,然后一起赏月。

到了阴历七月十五的鬼节,两人也摆上小酒菜,一起在月亮下饮酒,然后两人出对联让对方接,对到后来,接不上来,沈复就不讲章法了,胡乱对了,然后芸娘就笑成一团。

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每一个节日都是他们快乐的理由。

沈复是一个浪漫的人,个性比较随性,而且他也愿意鼓励芸娘做一些出格的事,来让芸娘开心。

他们家附近有一座水仙庙,这个地方相当咱们所说的风景区,里面有曲折的回廊。

苏州沧浪亭景区

老百姓还在那里挂灯笼,在那里摆花,白天那里会演戏,晚上还在那点上蜡烛,灯影相映,晚上的景色也是迷人的,看来清朝的夜生活也挺丰富呀。

沈复回家来,和芸娘说起这个地方,芸娘很是羡慕,因为自己是女子,是不允许出门的。

结果沈复看她这样子,马上就给她出主意,让芸娘女扮男妆,他带她一起去逛庙会。

芸娘起初是不敢去的,怕别人认出来,也怕婆婆知道了责怪她,沈复却接着给她出主意。

沈复让芸娘戴了他的帽子,把发髻打开,编成辫子,衣服长就折起来缝上,外面再套一个马褂,脚上穿了一双蝴蝶鞋,这样别人就看不出芸娘裹成的小脚。

这样沈复就挽着芸娘出门了,结果没人认出芸娘是女子,见到别人也只说芸娘是自己的表弟。

后来他们碰到一个小官吏和他带着的家属,他们在一个地方喝茶,就过去打招呼,结果芸娘不知怎么没站稳,手就扶了一下年轻女子的肩膀。

这下对方炸了,大骂:哪里来的狂生,这么不遵理守法,芸娘见了,连忙摘下帽子,露出小脚,对方见了,很是震惊,这才解除了误会。

看来芸娘化妆得很成功,他们这一晚上也过得很是快乐!

看到这儿,有没有觉得有点熟悉,这就是甜宠剧的现实版再现啊!

他们虽然已经结了婚,但同时也还是对方的甜蜜爱人,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也是这个样子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