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相逢

01

神仙打架的年代

昨天文章发出后,父亲特意指出了一个错误让我订正,就是他入校是年而不是年。父母做事一贯细致严谨,特此订正。

父亲还跟我提及,当年介绍外公去西南联大土木系就职的是外婆的表哥谢家泽博士,和昨天提及的陶葆楷教授相识于德国留学期间。我是第一次听他们说起,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然后刚才我百度了一下。

百度之后,唏嘘不已。真是感受到什么叫做群星璀璨、神仙打架的年代,也感受到了什么是冥冥之中有天意。

我外公外婆是没有血缘的表亲关系,外公也姓谢。谢姓在我们老家那个镇上,走出了许多读书人。这位谢家泽博士,和陶葆楷教授是中国给排水事业的奠基人一样,毕业于清华土木系,是中国水文事业的奠基人。

我特意比对了他们两位的人生轨迹。发现两人分别是江苏和湖南人,年岁相仿,生命轨迹有两次交集,一段是陶葆楷教授年在清华土木系做教授的时候,谢家泽博士正好在土木系学习,一段是谢家泽博士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留学时,陶教授做了一年访问学者。

(照片来自网络,右一为谢家泽博士,年于德国柏林)

我仔细算了算,在清华做教授那一年,陶葆楷先生才25岁,只比做学生的谢家泽大了四岁。难怪梅贻琦校长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难怪西南联大和清华在他治下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真是不拘一格,让人神往。对比现在的大学教育,深深体会到为什么说清华大学今犹在,人间再无梅贻琦。

两位神仙人物短短的人生交集和相识,就改变了外公这个乡村教员的人生轨迹。突然有些羡慕外公,在一个身边都是大师的年代里生活,虽然清贫,虽然历经战火纷飞和政治运动,但值得。

想起表哥之前发给我的,外公在外婆去世后,写的回忆手稿的照片。因为行文的时候,外公因眼疾已经几乎双目失明,不能视物了,文字不易辨认,我一直没有细读。得闲时还是要好好誊写一遍,研读一番。

想起清代落魄文人沈复写的传世之作《浮生六记》。有时候,一个小人物的人生浮沉和个体视角,可能比任何一部教科史书,都来的更真率,更有力。

02

人生何处不相逢

苏世民说,人生初期认识的人,在后来的人生中会有某种缘分再次相逢。这一点,在老妈和我的人生轨迹上,颇有些印证。

我高中时的副校长,衡阳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全国三八红旗手,是母亲的高中同班同学,在我上高中之前,彼此并不知道在同一座城市。我大学时的学校副书记,也是我母亲的族人。最为吊诡的是,我初中毕业读高中,高中毕业读大学,都是保送,而考察保送生,正好是这两位下属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看起来像不像暗箱操作,这可能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吧,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冥冥之中似乎又有一种力量在牵引。

说起母亲的高中同学,又想起了我小时候,她提起的另外一个人。那个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也是她在师大附中同届的同学,高中的时候,她们经常觉得李谷一声音过于高亢,和她们合唱团的音色不够融合。我刚才百度了一下,居然发现,长沙人李谷一也是年出生在云南昆明,考虑到长沙临时大学是西南联大的前身,那个时间段出生在昆明的湖南人,大部分应该都是一个去向。看来,她们早就有了彼此不知道的人生交集。说不定,那个幼儿园里,她们就已经做了同学。

前几年,母亲在广州找到了她寻找了差不多五十年的闺蜜。也就是她十九岁一人在铁路子校当老师时,相依为命,彼此支撑的密友。后来,因为这位闺蜜没能留下任教,就失去了联系。我们家的老相册里,很多她们两人的合影,母亲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也常常提到她。那个女孩子阿姨的名字,和音容笑貌,早就印在我的脑海。

父母亲和我一起去拜访的那一天,才发现,原来这位闺蜜的爱人,居然是我父亲的小学同学。要知道,母亲的闺蜜并不是父母的家乡人,这样的概率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冥冥之中的力量,在调度安排着这一场又一场的相逢。

人生无处不相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

去经历,去感受,去相逢。

龙腾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