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每周一本书浮生六记记平生

浮生六记年4月24日无锡晴

浮生六记

————沈复

要看《人间失格》的小伙伴怕是要失望了,认认真真看完《文城》和《世事如烟》实在是太累了,我需要放松一下心情,这时候要是再去碰《人间失格》我真的很怕自己要抑郁了。说实话,《人间失格》买回来得有两、三年了吧,翻开的页数加起来大概都没有50页。现在沉浸在余华老师冷酷的语言描述的暴力、无力世界里的我需要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文字来调节心情。

我想到了很久很久之前瞄过的《浮生六记》,为什么是说瞄过呢,因为当看到芸过世之后我也没有再好好看了。是的,以前的我就是这样,书看一半扔下的多,这也是我想要好好写读书笔记的初衷,有了监督我自然要认认真真的看完了。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苏州人氏,字三白,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本书写实风格极强,或者说《浮生六记》本来就是一本回忆录。这时我又想起来余华老师在《世事如烟》许里写的那句:人们多以篡改记忆为荣。不过终究也无甚要紧。

看完《浮生六记》甚绝有趣的还是篇首的《闺房记乐》;次为《闲情记趣》;后面的《坎坷记愁》多少太悲了点,草草看完便罢了;又因为工作的原因跑了许多地方,看多了许多名山大川,早年又拜读过《文化苦旅》,所以对《浪游记快》也没有那般耐性去读;后面两记《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早已失传,便也无处可读去了;也曾听闻后两记残本被翻出些许,沈复足迹更是远至琉球,但是终究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的文稿中见其身影,所以便不作细读。

浮生六记

一、《闺房记乐》

为什么首推《闺房记乐》呢,实在是因为芸这个人太可爱了,除去当时封建环境的天然影响,我想我身边没有过这样一个聪慧、活泼、善良、大度、有见识、有担当的女子了。怪不得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芸本名陈芸,是沈复舅舅的女儿。她怎样聪慧呢,学说话时大概也就两三岁吧,大人以口授之《琵琶行》,其便能背诵全文,天知道当年上学的时候我花了几个晨读时间,还背的磕磕绊绊。后来芸更是对照着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的自学认字,甚至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这份聪慧只能用天才来形容了。

芸四岁的时候父亲过世,芸稍微懂事便开始以女红供养弟弟和母亲。

芸的外貌也是别有风韵,按书中描述的去想象,若非要找一个公众人物对比,我觉得是陈都灵,没有十全十美的外貌,但是自有一种缠绵之态。

如此聪慧,如此娇媚,若不懂得藏敛,那确实会容易引起那些关于“过慧易夭”的论证。

闺房记乐

《闺房记乐》写的大都是夫妻相伴二十三年之间的互动之乐,沈复对娇妻敬重有加,娇妻也以各种贤淑报答,就连当初嫁娶之时的聘礼芸娘也肯主动拿出来给沈复的弟弟娶妻之用。

奈何沈复的父亲是一个刚愎自用的旧社会封建大家长,在那样的环境里,这样一个敢于女扮男装、敢于扮成歌女,敢于和妓女姐妹相称的奇女子必然会因为种种误会失了家中长辈的欢心,再加上沈复早早过继给了堂伯父续香火,也注定夫妻二人得不到家中多少助力。

而芸娘之所以如此不同于封建社会礼教,大概和她年幼丧父失了封建社会的教导也有关系吧。文中有个细节特别有趣,芸娘婚后大大方方看《西厢》,我想起来林黛玉偷看《西厢》那段,同样是写实,林黛玉因为被薛宝钗撞破而白白懊恼了许久,可见那时候女子要看这种书还是得偷偷地看的,所以说,如果陈父在世她哪里会有机会随心所欲的成长呢?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芸娘固然是可爱的,可是要想在乾隆年间生活下去,必然要耗尽心血。

有人说沈复对于芸娘是疼爱的,我想,说这话的大抵都是男人吧,敬重倒是有,疼爱未必。作为一个女人我几乎没有看到沈复为芸娘的半分牺牲,有的都只是芸娘在为沈复的兴趣、沈复的未来想办法、作打算。要说沈复唯一的好处,那便是知道芸娘的好吧,但也不过是夫妻应有的情分罢了。若我是沈复,这样的芸娘我当然也是求之不得的:公婆打骂忍了,朋友误会忍了,没有钱忍了,陪老公吟诗作赋,帮老公找小妾,当了嫁妆帮衬老公,最后还因为找小妾不成内心烦忧而短了性命,想问问男性网友,这样的妻子在你们的标准里是不是宜古咸今呢?这大概也是现代女子看芸娘的缺点了吧。

看这第一篇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二人若总是这样三日两日的只顾游玩心性下去,必然要后手不继,而后果然如此。

二、《闲情记趣》

《闲情记趣》是沈复对于闲暇时间里养花弄石,园林布设的记述,颇有趣味。沈复毕竟是官宦人家的少爷,有些这种雅趣的爱好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难得的是,他自己动手实干。依着书中的描述插花那一段我一点一点想象他插花的样子:将钉子安置在铜片上,将铜片放在水里,然后再铺上砂石覆盖住铜片,浅浅一盆,再放两只小鱼小虾,确实比现代花店教出来的花泥插花有意趣多了。

闲情盆景

里头有一段稚童玩蚯蚓被咬的的段落倒是引得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的岁月,调皮的男孩子多半有过这样恶趣味的经历。

我看《闲情记趣》的兴趣其实也就了了而已,要不是为了强迫自己静下来我大概是读不完的,本身我养花就是一大盆放在那儿,从来不去修剪枝叶什么的,长成什么样子便是什么样子了,那样繁茂的叶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多好,这一点倒是像芸。

他讲了好多插花盆景倒是让我也有了点没有白看的想法,毕竟哪天我要是和别人聊天,能说出什么“起把宜紧”“瓶口宜清”“锦灰堆”,别人大概也以为我很专业吧。哈哈,玩笑玩笑,读书哪能是为了将来吹牛做准备呢!

三、《坎坷记愁》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沈复认为自己不是。但是以现代的眼光,我却认为是,也是他自己优柔寡断、乱给人作保造成的局面罢了。广州一行三四个月花去百余两银,后来长途跋涉为了借二十两银都要看人脸色,甚至芸的丧葬费用都要靠朋友接济十两银子,何尝不是自己只顾眼前享乐造成的呢?

这一篇主要还是以芸嫁入沈家直到去世为主要时间线。虽然知道那是封建时代,可是当芸因为两次重大误会而失去长辈欢心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痛心疾首,美好的女子像花儿一样凋零了。这里有一段插曲,沈复已经入不敷出,三天收入抵不了一天开支了,还是芸拖着病躯用十天为人绣了一部《心经》来补贴家用,而绣完心经芸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呢:“绣经之后,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操劳绣经,芸的病更重了,喝水都要人伺候了,然后家里人都烦她了,这又是什么劳什子光景?虽然知道古代男子不会去伺候女子,但是作为男主人难道都不能管束一下家里的下人么,还能让下人将厌烦之色露出来?所以我说沈复对于芸娘是没有多少疼爱的。

最后沈复劝诸位:夫妻之间,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这又叫什么话!

之后便是父亡子夭。

四、《浪游记快》

现存四记中《浪游记快》是篇幅最长的,毕竟三十年游历,沿着长江、黄河,南下北上,不可谓不丰富多彩。然沈复是个“人珍我弃,人弃我取”的人,偏有名胜入不得其眼,然乡野小景倒是别有意趣。

山河万里

这一篇古文版本我是完全看不下去的了,若是《闲情记趣》尚能逼自己看完,那这一篇简直要了我的命了,于是找来了白话翻译版本勉强读了一遍。

倒是对其动手能力印象颇深,他可以自己用断竹做杠子,在上面绑上椅子,做成了一顶小轿子。然后他雇了人用这顶轿子抬着自己去三十里外看热闹,别人惊讶大笑他也不在乎,倒是颇有些自傲的风骨。

这一篇描写广州的妓女喜儿的篇幅倒是颇长。

还有印象颇深的便是跟着状元朋友的家人一起客居荆州时,即使上下人等盘缠都跟不上了,还要去典当了衣服沽酒、置办铜锣,每到晚上都要喝酒行令。究竟这是文人雅士不向世俗低头呢,还是纨绔子弟只顾行乐呢,大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余皆是一瞥即过,并无记忆了。

夫妻相伴二十三载

记后:多少年前粗看《浮生六记》的时候并不是这种心情,那时我也同样觉得芸真的是太可爱了,沈复好疼妻子,而如今芸依旧可爱,沈复在我这里却是印象大变,甚至觉得他更本配不上芸。所以说啊,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去看同一件事物,眼光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啊!

仅以此小篇打发一下无聊的周末时光,全古文版链接如下:

浮生六记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7.3购买

下方链接仅供参考。

¥30浮生六记沈复汪涵胡歌推荐散文哲学读物代文学随笔小说书籍畅销书全译注典藏版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购买已下架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