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朦胧之美,探寻人生真谛中国古人九雅

人们对未知领域的窥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驱动,是天性使然。寻觅世外桃源,挑战极限的冒险,追源溯本的情怀,揽胜探幽的猎奇,登高临远的放飞,嘈杂烦躁的逃避,心旷神怡的感悟。

寻幽,探寻生活之真谛。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切中要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寄山水,切莫“奇境以粗游了之,深情以浅语传之”,“俱失造化本怀”(清代张潮《幽梦影》)。

生活的艺术,在于“悟”。朦胧不是一种美吗?那块“遮羞布”能引起无限遐思。

晋代陶渊明,偶然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弃船入山口。遂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前问之,不知今日何年。反观今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此景不应人间有!

岳阳楼。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范希文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吕纯阳曾三醉岳阳楼;杜少陵登斯楼“凭轩涕泗流”,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官吏,神仙,诗人,都为之怅然涕下。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提到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真所谓“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信可乐也。”

夕阳西下,寻一好去处,架起鱼竿,钓一份余晖,钓一份清静,或钓一份心情。

《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描述一景:“由东厢出一小门,折北,有石蹬如梯,约数十级,于竹坞中瞥见一楼。又梯而上,八窗洞然,额曰“飞云阁”。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遥见一水漫天,风帆隐隐,即太湖也。倚窗俯视,风动竹梢,如翻麦浪。”真乃妙境也!沈三白夫妇所遇拂逆之事,与其浪漫性情,与礼法悖逆,与家庭成难容之势,然二人伉俪情深,沆瀣一气,探幽察微,虽穷困潦倒,不失浪漫情怀,我为之倾倒。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古人心中之奇景妙境,我不苟同,我更钟情于渺无人烟,清新静雅之处,或许李白“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恋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更具震撼力。所谓幽境,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诸心境。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