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这对神仙眷侣结局悲惨再好的感

北京湿疹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关于沈复和芸儿的甜蜜爱情,我们已经在讲过了。

说实话,刚看《浮生六记》的时候真的是太羡慕他俩之间的感情了。

三观一致,能聊得来,能玩得来,互相尊重,这在那个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

即使在现代,这样的爱情也不多见。

但是,一段感情进入婚姻以后就不再只是两个人的你侬我侬了。

婚姻的稳定还需要心思和智慧。

沈复和芸儿的伉俪情深固然让人羡慕,然而不懂经营的爱情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从沈复和芸儿的故事中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启迪呢?

(一)

沈复跟着父亲去扬州邗江做事。

父亲的同僚中有人带着家眷,他父亲也想享受阖家的欢乐,就对同僚说自己常年在外奔波,想找一个能随时服侍自己的人。儿子如果能体谅自己,就应该在家乡帮他找一个贴心的人来,这样也有人能和自己说说话。

同僚向沈复转达了他父亲的意思。

沈复却把这件事交代给了芸儿,说什么要芸儿亲自去办这件事,以此来博取父亲的好感。

芸儿呢,非常听沈复的话。接到信后,就开始着手张罗。

每次看到这儿,我都忍不住想要穿越回去拎着这对夫妻的耳朵说:你俩可长点心吧,这事是芸儿能做的吗?

我这么一个不懂人事的人都知道芸儿根本就不应该插手这件事,连沾都不要沾。

那是芸儿的公公婆婆呀,要芸儿为公公找小妾,芸儿要如何向婆婆交代呢?

放在现在,就是公公要儿媳妇给自己找情人。

即使是自己的亲妈,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给丈夫找小妾吧!

真是不知道他们俩的脑回路是怎样的!

但凡沈复多考虑一下,就应该在了解了父亲的这个意思后自己办这件事或者在当地替父亲找个人,而不是丢给芸儿。

其实我觉得这件事的解决方法是同僚送给父亲一个小妾,或者沈复买小妾让同僚出面送给父亲,这样婆婆也不能怪芸儿,沈复也不用难做,公公还能如愿。

就像《知否》原著里华兰借姑姑的手送了公公一个小妾一样,让婆婆无暇顾及自己,又不祸及自身。

有人说不让父亲纳妾。我觉得不现实。

那个时候,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而且沈父常年在外,夫妻分离,也的确需要一个知心人,不要高估男人能多么一心一意。

当初赵明诚和李清照琴瑟和谐,夫唱妇随,不也是在和李清照分居两地后也纳了个小妾吗?

回过头来看沈复的做法,当真是让芸儿得罪了婆婆。

当然,芸儿的做法也不明智。

她把姚女(就是那个小妾)领到了家里,婆婆看见了问这是谁,芸儿撒谎说是邻家女过来玩的。

等父亲把姚女接过去以后,婆婆非常生气。芸儿又听了别人的话,说是公公早就看中的女子。

这件事让芸儿得罪了婆婆,在家里的日子自然就难过。

婆婆找儿媳妇的错实在容易不过了。芸儿受了委屈,又不想让沈复担心,只能自己吞下,郁结于心,为以后生病埋下了伏笔。

当小辈的自然要为长辈分忧,但是也得看什么事。

芸儿和沈复的做法只是站在了公公的立场,却忘记了这其实损害了婆婆的利益,这就难怪婆婆不喜欢芸儿。

另一方面,芸儿自己并没有认真想过到底应该如何做这件事。

沈复说让她给公公找女子,她就找;婆婆质问,她就听别人的话,自己从来没想过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如果不这样做,应该如何对公公说,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看了《知否》以后,我发现盛明兰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想到各种结果,好的如何处理,坏得如何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怎样的反应,权衡利弊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做,怎么做,

照顾每个人的情绪,重点侧重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多方面着眼,这才是经营婚姻之道。

我们生活中,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先想想这个决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如果带来的好处多于坏处,那就去做,毕竟不可能一点坏处也没有;如果坏处是自己不能承受的,就趁早不行动。

凡事从多个角度想一想,就能避免犯和芸儿类似的错误了,家里的矛盾就会少一些,日子当然也会蒸蒸日上。

(二)

处理公公婆婆的关系,沈复和芸儿不得当。其实这并不要紧,只要自己有能力,经济独立,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的,而且他们两个人是有感情的。

最难的还是沈复没有挣钱的能力,雪上加霜的是两个自己经济都不独立的人还给人做担保。

《浮生六记》开篇两章就写两个人从认识到新婚。

结婚以后,父亲催促沈复继续回书馆学习。

沈复自己也说老师赵先生授课循循善诱,自己很是受益。

沈复舍不得芸儿,虽说很纠结,还是登船了。

等父亲离开去别的地方以后,沈复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了,深觉孤苦,在书馆待了三个月,实在是想念芸儿,先生也看出沈复心不在焉,就让他回家了。

看到这一幕,我在感慨两个人如胶似漆的感情的时候,心里是有一点不解的。

这不就等于放弃学业了吗?

学业不成,如何工作?不能工作,如何养家?一个连学业都无法坚持下来的人能有什么出息呢?

原谅我这颗很现实的心,为他们以后的日子发愁。

再看下去,发现在被驱逐离家之前,沈复做过的所有工作几乎都是在父亲的庇佑下获得的。

父亲在哪儿,沈复就在哪儿。

经济决定地位。

小两口经济上完全依赖公公婆婆,自然就没有话语权。小事能自己做主,但是只要有矛盾,受委屈的绝对是小两口,因为他们没钱。

手心向上的人当然腰不直气不壮。

最直接的就体现在写家书的问题上。

沈复随父亲去海宁县做事,父亲见芸儿会写字,就让芸儿替婆婆给公公写信。

但是家里却出现了闲言碎语,婆婆怀疑芸儿在信上叙述不当,给公公乱说,就不再让她代笔了。

父亲见信上不是芸儿的笔迹,就问芸儿是不是生病了。沈复去信询问情况,却没有得到芸儿的回复。

时间长了,父亲就很生气,说芸儿不屑于代写家书,话里的意思是白白看重芸儿了,说小家小户出来的人就是不可信。

沈复心里急,却不敢忤逆父亲,唯唯诺诺地应着。

先说家书问题。

婆婆怀疑芸儿叙述不当,说明芸儿写好家书以后没有给婆婆念过,但凡芸儿给婆婆读一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

试想一下,别人让你替她写信,你写好以后会不会读给对方听呢?

只要芸儿读了,婆婆就会清楚芸儿到底有没有胡说,以后公公问起来的时候也会给芸儿作证。

再者,沈复的问题也很大。芸儿不回家书,肯定是有难言之隐,你就不会替她在父亲面前说几句话吗?

亏得父亲还关心芸儿是不是生病了!

这件事终究是不了了之。沈复到底还是不敢在老爹面前替芸儿辩解几句。

有时候也会想,沈复和芸儿之间的爱到底算不算爱情呢?可能只是新婚的时候觉得新鲜,感情甚笃。

如果说他们感情深厚,为什么沈复不懂得为芸儿花一点心思呢?

爱一个人,能眼见她受委屈而不发一言?能不顾她体面?

可见,爱一个人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再多的花前月下也比不上你为我周全一二。

(三)

芸儿和沈复被驱逐出去的导火索是芸儿为弟弟做担保事件。

沈复的父亲生病了,沈复和弟弟去服侍。这期间,沈复接到了芸儿的信,说弟弟向邻家妇人借贷,让芸儿做中间担保。现在人家来追债,催得很急,问沈复怎么办?

先不说弟弟为人怎么样,单说芸儿做担保这件事,不管是为任何人,一个自己没有收入,丈夫依靠父母的家庭如何替别人做担保呢?

你们和人家关系很好吗?

而且家人之间相处,弟弟的为人心里总有点数吧。结果就是芸儿被弟弟卖了。

弟弟嫌芸儿告状,怨哥哥太宠爱嫂嫂,连小叔子的事都管。

沈复回复芸儿说等弟弟回去自己了结。

沈复离开父亲去别的地方,芸儿不知,阴错阳差地把信寄到了公公那里。

信中又提起了弟弟借贷的事情,父亲问弟弟缘由,弟弟推卸责任说不知道,父亲认为是芸儿背着丈夫借债,诽谤小叔子。

并且芸儿以为会是沈复收到信,在信中称公公婆婆为“老人”“令堂”,这在古代是大不敬。

父亲一怒之下派家人拿着驱逐信将夫妻俩赶出了家门。

因为之前芸儿为公公纳妾的事情,婆婆也不听他们的解释。

自己没能力,却为别人做担保,这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十分不妥的事情。偏偏芸儿还是个心大的人,也不想想自家公公会不会看信,就在信里胡乱称呼。

关于称呼这件事,放在现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那是封建时代呀,以孝为尊的时代,芸儿实在是考虑不周。

在钱财方面,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就是为了防止家人因为钱财利益不均而发生冲突,更何况一个无依无靠的儿媳妇和小叔子,婆家人信谁,自然一目了然。

在自身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的时候,最好的防御就是不管事。芸儿在这件事上其实只要一句“我不管家,又不挣钱”就能拒绝为小叔子担保。

《菜根谭》里有句话,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芸儿和沈复就是没有足够的才智,才惹出被赶出家门的祸端。

(四)

沈复的同伴中有人带着侍妾,芸儿觉得那个侍妾虽美但无韵味,受人所激,就想为沈复找一个又美又有韵味的小妾。(芸儿的脑回路清奇。)

芸儿看中了一个叫憨园的妓女,几番相处下来便有心让她给沈复当妾室。

其实那时候他们家的条件已经不太好了,沈复也自知这样的女子没有金屋豪厦是养不起的,但是芸儿不听执意要和憨园结为姐妹。

本来是一个妓女,结果芸儿却因此丧命,当真是唏嘘不已。

其实说起来,芸儿的去世沈复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芸儿为小叔子做担保的误会在两年后得以消除,芸儿和沈复重新被沈家接受。但是小两口日子很紧张,需要芸儿为人做刺绣为生,芸儿也因此生病。

但是沈复不吸取教训,又替一个朋友做担保借贷,结果朋友携款潜逃,催债的找到沈家,沈父对沈复大发脾气;

恰好,芸儿的姐妹派人来探望芸儿,沈父以为是憨园那个妓女,结果大骂夫妻俩,妻子不守妇道,与娼妓结拜;丈夫不思上进,又一次让他们搬出去。

夫妻俩借住在朋友家,儿子被带去做学徒,女儿做童养媳,自己的日子捉襟见肘,骨肉不能团圆,这样的日子当然很难过,导致芸儿的病一直不曾好起来。

在听说憨园去了有钱人家做妾之后,竟然一气之下一命呜呼。

可怜这个女子,到死不能见儿女一眼。

夫妻双方过日子,顺着对方心意很重要,但是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也很可怕。当初沈复没有心思纳憨园为妾,就应该彻底绝了芸儿的心思,向她讲明利害,这样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

可见,真正的好是尊重对方。芸儿自以为为沈复好,实际上害了自己;

沈复作为一家之主,从不曾想过这个家庭的将来,以致妻子病死,儿女分离,不管是作为丈夫还是父亲,在我看来,都是失败的。

甚至在父亲去世后,拱手把应得的四千两遗产送给弟弟,不懂得为年幼的儿女着想,致使儿子逢森惨死。

沈复这一生,可怜,可悲,可叹!

唯有靠回忆苟且偷生,靠芸儿的那一碗温粥聊以慰藉。

芸儿殁,沈复恸,这个悲剧其实是两个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花心思经营婚姻造成的;他们的结局即使在现代也不会很好。

真正好的婚姻是两个人共同进步,一味顺从只会是两只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最终闷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