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an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浮生六记#刚给老二讲完绘本哄她睡下,隔壁房间那娘俩又因为学习和写作业的问题发生了“战争”和“动乱”。自打老大上小学以来,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最后的结局往往是鸡飞狗跳,哀嚎一片。老大写作业确实拖拉,其他同学平均两个小时写完的,她得花费4到6个小时。每天下午回到家,坐在学习桌前不是写作业,而是发呆,神游,各种小动作,也因此几乎每天晚上她的作业都得熬到十一点多,极端情况下到凌晨三点的时候也有,当然她妈妈也跟着生了不少气,孩子还不理解,着实有点出力不讨好的感觉。辅导孩子写作业是一份苦差事,这一点我是能感同身受的。我也曾经辅导过,只是因为孩子跟妈妈走的近,更倾向于她妈妈陪着,另外孩子妈妈不喜欢做饭,刷锅洗碗,扫地拖地这类的家务活,只能随其自然了。但是因为孩子写作业的问题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亲子关系,乃至家庭氛围,我认为是得不偿失,也是需要反思的。希哲有语,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中国老祖宗也讲求省察克治,修己为敬。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可贵之处在于人类有思维,能反思,并从反思中汲取失败的教训和前进的经验。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单纯盯着孩子的作业使劲,是不是舍本逐末了?整个小学阶段的,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兴趣和态度,如果让孩子过早的陷入作业的泥潭无法自拔,每天晚上熬夜到凌晨,虽然最后作业写完了,但是孩子的睡觉时间保证不了,第二天上课就犯困,犯困又会影响听课质量,这样晚上回来写作业又有一大片不会的作业题等着她妈妈重新给讲一遍,再熬夜到凌晨,如此反复,陷入恶性循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产生厌学情绪,后面还有初中,高中,大学等着。从个人的上学经历来看,从上小学伊始,就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一直到大学毕业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些在小学阶段成绩一般化,平时调皮爱玩的学生,到了初中成绩反而赶上来,小学成绩好的反而下降了,这种情况很多。至于其中的原因,我没有做细致的调研,但是我大概推测了一下,那些下降的人,可能和小学过早的陷入学习厌倦和作业泥潭有一定的关联。初中才是作业繁多和学习压力上升的重要时期,这一个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要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和一定的耐力。而那些过早透支了精力和兴趣的孩子,初中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了。但是历史的教训已经一再的告诉了我,一旦她们娘俩发生争执,作为局外人的第三者的我,无论对事情看的有多么的明了,对原因能够分析的多么的透彻,对自己教育方法有多么的成竹在胸,但是只要你冷静一下,只要不想惹麻烦,不想引火烧身,你就只管闭嘴回自己房间关门就可以了。哎,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啊。不说了,说多都是泪。人生实苦,唯有自渡,自渡即自救。既然不能谈到一块,还是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吧。毛姆也说了,读书是人生的避难所,不指望看书能得道成仙,但求能睡个安稳觉就行,人这一辈子怎么过还不是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