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理想中的女人,让完美爱情有了最真实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pf.39.net/bdfyy/zjdy/210921/9470961.html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一直在追寻心中完美的爱情,《浮生六记》的出现,让完美爱情有了最真实的样子,一经面世,迅速风行宇内,成为不朽经典。

晚清文人沈复与芸娘一见倾心,两情相悦,婚后两人恩爱有加,琴瑟和鸣。即使沈复接连失业,生计窘迫,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两人在颠沛流离中相濡以沫,在布衣蔬食中寻找生活的亮色,后来芸娘不幸病故,沈复伤痛有加,写出了《浮生六记》,缅怀爱妻芸娘。

著名诗人、评论家何三坡再译的这版《浮生六记》,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具特色。

前半本是再译的白话体,行文流畅,犹如一个朋友在你耳边讲述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后半本是沈复的原文,采用竖版印刷,向右翻页,古文功底好的可以从最后一页开始阅读。

纵观全书,我看到了沈复的文采风流和深情缅怀,更看到了芸娘坚贞和伟大。可以说,没有芸娘,就没有沈复快乐的一生,更没有《浮生六记》。

林语堂曾经说过,芸娘是他理想中的女人。正是因为芸娘,才成就了这段美好的爱情。且让我们穿越百年的时光,从这本《浮生六记》中,去感受芸娘的美好。

芸娘的情,写在不离不弃的陪伴中

沈复虽然出身仕宦之家,却一直没有入仕为官,终其一生,不是在给人做幕僚,就是卖酒或做书画生意,却又不善经营,两人生计艰难,多数日子都处在贫困之中,只能勉强支撑。

丈夫举业不成,治家无术,时常缺衣少食,儿女嗷嗷待哺,面对这样的生活,大多数女人都会欲哭无泪,不知道怎么坚持下去了吧。

即使是在封建社会,这样的男人也会遭到妻子嫌弃,不得不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这种案例历史上比比皆是,就像著名的戏曲《马前泼水》,如果不是朱买臣一直贫困潦倒,妻子也不会自请下堂。

幸运的沈复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即使跟着他辗转流离,触怒公婆被逐出家门,生计艰难节衣缩食,芸娘依然无怨无悔,一直默默地陪在丈夫身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甚至还能满心欢喜地为丈夫张罗纳妾。

这样的芸娘,这样的深情厚意,怎么能让人不爱不敬,也难怪沈复会在芸娘病逝后朝思暮想,失魂落魄了。

芸娘的雅,是平淡生活中的一束阳光

芸娘之于沈复,不仅仅是相濡以沫的妻子,更是照进他生活中的一束阳光,让他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困境中,也能在种种闲情雅趣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夏荷初开的时候,晚上闭合,白天盛开,芸娘就把茶叶装入小小的纱囊,放到荷心。第二天再取出来,茶叶就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再用雨水泡茶,“香韵尤绝”。

两人寄居乡间时,暑热蒸人,芸娘就想出了“活花屏”的办法,构思非常精妙。

每扇屏风用长四五寸的两枝木梢,做成矮脚长条凳的样式,中间虚空,横向钉四根一尺左右的木档,四角凿上圆孔,再插上竹子编成方孔,做成约六七尺高的花屏。在砂盆里种上扁豆,放在屏风里,藤蔓就会攀爬在屏风上盘旋生长。

这样做的屏风轻巧灵便,两个人就能随意移动。多编几个屏风,可以在室内随意放置,“如同绿荫满窗,遮风避日,迂回曲折”,还能够随时更换。一切藤萝香草等植物,都能够随意取用,实在是夏天乡居的绝佳办法。

还有梅花盒、草虫法、沉速香等等,兰心蕙质的芸娘,用她的爱和智慧,让两人的生活中充满了雅趣妙想,读书作画,品酒赏花,平淡的日子,因为芸娘而变得有滋有味,绚丽多彩。

愿每个渴望爱情的女子都比芸娘幸福

遇到芸娘,是沈复的幸运,也因此有了二十余年不离不弃、琴瑟和鸣的日子。遗憾的是,说好的百年偕老,芸娘却芳年早逝,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林语堂说: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芸娘走了,独留沈复在孤寂的人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追思曾经的快乐时间,一字一句,用《浮生六记》记录曾经的美好和幸福。

芸娘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段完美的爱情。可我更希望,每一个渴望爱情的女子,都能比芸娘更幸福,不要活得如此艰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