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科技全方位渗透生活的新时代,剧院要怎样留住观众,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上海大剧院近两年来不断探索和尝试,跨界、越层、破圈……昨日,上海大剧院发布春夏演出季,无论是“首演首秀”抑或“人气爆款”,琳琅满目的菜单中尽是“新概念”。
图说:上海大剧院发布春夏演出季
“抢先一步”被挖掘、在央视春晚大放光彩的人气单品《只此青绿》再度上演;多岁的《牡丹亭》创新演绎,改换到柳梦梅的视角续写传奇;白举纲用《人间失格》中的实力演绎摘掉“流量”标签;而“隐藏系列”新推《燕飞来·今人古乐会》将用传统古曲和古典诗文打造视听体验的“游春图”。
“无所替代”留住目光
随着《只此青绿》登陆央视春晚,“青绿风”再度升级席卷全国,而其实早在去年,上海大剧院就“先人一步”看到了此剧的价值和潜力,邀得“青绿”献演。4月,该剧二轮亮相,开票便秒空。大剧院工作团队小伙伴更是直接将“青绿爱莫能助”的对话框晒在自己社交账号的公屏上。
图说:《只此青绿》
在原创新品中挖掘“潜力股”,在流量新人中发现“启明星”,这是上海大剧院吸粉的密码。去年,即便仍难摆脱疫情的影响,但上海大剧院全年共完成线下各类演出季活动场,其中演出类共场,包括大剧场演出场、中剧场演出场、小剧场演出28场,观众人数达31万人,收获过亿元票房,基本回到年的巅峰状态。而最新观众调研报告显示,会员增长达20%,21岁到40岁的观众接近65%,成为主力观众群体。
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如今剧场要带给观众的演出不仅是经典、创新、跨界、融合,最要紧的是‘无可替代’。你可以在B站模仿‘青绿腰’,也可以反复观看春晚《只此青绿》的片段,但如果要结合舞美灯光,在‘千里江山图’中沉浸一晚,你就得来剧院。和你喜爱的人和艺术,面对面、共呼吸。”
图说:《只此青绿》
年轻视角创新演绎
一部《浮生六记》,将传统昆曲的古典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将古代文人的理想生活呈现于舞台。在微博、豆瓣上,年轻人写长长的点评来诉说对这部剧的喜爱,也入理地道出不满足之处。张笑丁感到,年轻观众比我们想象的更成熟、通透、具有文学修养,他们的视野更国际。她说:“在我为《人世间》动容、流泪的同时,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