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虹屁和塑料友谊
也是果戈里出生这一年,年。中国江浙地区,苏州人沈复,创作了一本自传小说《浮生六记》。沈复出生于苏州师爷家庭,父亲在幕僚职涯中贫病死去。他先是继承父业后又下海经商,最终困顿不已,寂寂无名地去世了。
百余年后,《浮生六记》被翻译成了英文,随后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译者是一名从美国、德国留学回来的海龟,他英文水平极好,叫林语堂。
年,林语堂回国后走了特别评聘,进入北京女师大工作。之后收到了一位男同事的信,二人开始交往密切。没过两年,当初相见恨晚、互相吹捧的二人,友谊就出现了裂痕,矛盾越来越明显。
有一次,这位同事在林语堂家乱扔烟头,把蚊帐烧掉了一角。林语堂很不高兴,立马大声责怪,同事则认为小题大做,说他火气太大并不客气地还嘴:“一床蚊帐才五块钱,烧了又怎么样?”
过了段时间,两人又吵了一架,林的同事回家在日记中写道,“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
而林语堂不甘示弱,也写进日记:“八月底与鲁迅对骂,颇有趣,此人已成神经病。”
对的,林语堂口中的这位神经病同事,就是鲁迅。两位大师的友谊从年互吹彩虹屁开始,到年互骂神经病结束。
也是在年,正在林语堂将《浮生六记》译成英文的时候,鲁迅把俄国小说《死魂灵》翻译到了中国。他极为推崇果戈里,认为如此重要的小说没有中译本,是中国的遗憾。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指友人顾金鉴)者否?”
他不会知道,自己的英文译者和果戈里的中文翻译,先成为知己后变为仇敌。
鲁迅(前排右一)与林语堂(后排中)
2
都是康德迷弟
还是在果戈里出生的这一年,一名叫亚瑟的21岁德国小伙考入哥廷根大学。他的专业是医学,后来却越来越对哲学感兴趣。亚瑟当时十分崇拜两位哲学家:将柏拉图奉若神明,视康德为一个奇迹。
6年后,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前往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在那里他痴迷上了康德,自己的诗歌创作竟也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影响,变得十分富有哲理性。
茹斯基当时在给沙皇家当家教,交际圈特广。发现了尼古拉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后,介绍了普希金等著名IP给果戈里认识。茹科夫斯基还曾大力为新人站台,在抖音直播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宣传果戈里的小说。
跟茹科夫斯基一样是康德迷弟的亚瑟,后来成为了继康德之后又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全名是亚瑟·叔本华。
(康德:没我啥事儿)
3
川建国同志
年,果戈里创作的长篇小说《死魂灵》问世,引起剧烈反响,这时他33岁。百年后,一位42岁的讲师在美国讲授俄罗斯文学时,用屋内临时点亮的三盏灯比喻普希金、果戈里、契科夫,而用室外灿烂的阳光比作托尔斯泰。他还专门为解读果戈里写了一本书,用英文翻译了果戈里小说原文的多个片段,来为自己提出的果戈里行文是无可挑剔的观点作证明。他认为,果戈里作品的讽刺性不是依靠情节,而是风格。
这位讲授俄罗斯文学的人,叫纳博科夫。年开始,他成为美国卫斯理学院的驻校讲师,为了让他有足够的收入和空余时间来进行创作,学院还还特别为他设立了教职。
他那本写果戈里的书,出版于年。
4年后,一位面容娇美、口才甚佳的女生考入了卫斯理学院。这个女孩大学毕业时成为第一个在卫斯理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学生,而她富有争议的演讲也引起全国的注意。
后来,她嫁的人成了美国总统,再后来,她开始竞选总统。当时的竞争对手,叫特朗普。这个女孩就是希拉里·克林顿。
(川建国:呵呵)
往期文章推荐:点击图片标题查看如何高效利用Yandex,俄语搜索引擎实用技巧分享基于大数据的俄语国家民众观影图鉴李斯特不吃辣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