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多好吃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昨天是寒露,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深秋,开始走向冬天,这个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郁达夫的那篇《江南的冬天》,江南地质丰腴温润,物产丰富,所以就算是秋冬天气寒冷,靠一身正气御寒,但是至少美食众多,当不同的食材在江南相遇,就能迸发出无数灵感的火花。

江南的冬天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名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今天小院君要讲的,就是在文人的笔下,江南究竟有多好吃。众所周知,中国的文人都喜欢隐居,寻得一方小院,每日研磨绘画,偶尔和好友聚会饮酒,酒席上的菜肴可不能马虎,可不能拿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菜来招待好友,复原古菜谱,创造新菜品都很重要,君子下厨不是下厨,那是一种闲情逸致。

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文人描写的菜肴的样子都忍不住口水流三千丈,一边觉得生活在江南可真好啊,一边又可惜现在有些菜品已经失传,不过嘛,来一起饱个眼福也不错。

曹雪芹和《红楼梦》

提到《红楼梦》,它除了是一本封建社会大家族兴亡史之外,也是一本古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假如你不知道穿越到古代怎么办,那就熟读红楼吧。

要将《红楼梦》里出现的菜品统计出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有红学家做过这件事,结论是:书中一共出现了多种菜品!包括正餐面食之外,还有点心、茶酒、水果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想想宝玉哥哥和一众妹妹生活在仙界一般的大观园中有多惬意,后来的家庭覆灭就有多唏嘘。

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所以书中所描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江南的饮食文化,更别说还有个林黛玉就是苏州人,可见作者对江南一带很了解。

原文第十六回写到,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而这里提到的“火腿炖肘子”,就是苏州名菜“金银蹄”。

图〡

黄蓓伊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小荷叶莲蓬汤”“山药糕”“木樨清露”“糟鹅掌鸭信”等,真是看了看就想流口水啊。

图〡

百度百科

沈复和《浮生六记》

众所周知,苏州的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而沧浪亭则是众多园林中最古老的那个,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其中有一位文人则是绝对绕不开的,那就是沈复。

图〡

飞向月球的田二哈

沈复和芸娘生活在苏州,还写了一本《浮生六记》,其实二人的生活并不富裕,最后芸娘甚至是因为积劳成疾而死,但是夫妻二人很会苦中作乐,“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

芸娘也是个极其会摆弄吃食的人,夏天的时候荷花初开,芸娘用小纱囊包裹着茶叶放在花心,次日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白糖和麻油少许拌卤鹅也能获得丈夫的称赞,一个女人如此蕙质兰心,勤俭持家,日子虽苦,有美食足矣。

图〡

你好好想想

汪曾祺和苏州

说完了古人,小院君来讲一讲现代作家,有很多作家有另一个身份就是美食家,他们用过写作来记录自己吃过的东西,也为人称赞。汪曾祺先生可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自诩“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真是妥妥的大“吃货”。

图〡源自网络

汪曾祺是扬州人,出生于江南,后来也曾经游历四方,所以对各地的美食都了如指掌。“绿豆糕以昆明的吉庆祥和苏州采芝斋最好,油重,且加了玫瑰花。”“腐乳肉是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肉味浓醇,入口即化。”瞧瞧人家写美食,能写得让人心痒痒地想吃,可我们写美食只会写“太好吃啦!绝啦!”真是差距呀。

图〡

采芝斋

看了这些文人在江南的吃喝,你总算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江南就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之地了吧,而且文人吃食都讲究好时好景,在恰好的时节,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吃上一顿佳肴,人生悲欢喜乐都在这一碗菜和一片瓦下,酒醒之后再远行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