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被驱逐家门,满足男人对妻子一切幻想的

北京青春痘医院哪最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3162.html

世人都在艳羡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的而浪漫爱情,但从来没有哪个童话故事里提到他们的婚后生活。

婚姻的背后,是外人不知的满地鸡毛。

我们听过最多的话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恋爱的时候,我们可以是王子眼中的公主,每天精心装扮,花前月下;踏入了婚姻,我们就是睡在上铺的兄弟,每天吵吵闹闹,为了家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打出手。

当代人对于婚姻,总是带着未知的恐惧。人前光鲜亮丽的爱情,背后是多少摇摇欲坠的家庭。

但事实上,婚姻和爱情一样,同样需要相处的方法和技巧。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浮生六记》,正是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名扬千古的婚姻。

《浮生六记》是由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也就是年,是一本自传体散文。

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年。

“浮生”二字,出自于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是一本水平极高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文学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沈复那不拘俗套,坦率真诚的文笔,他把夫妻之间的生活写得浪漫却不艳俗,真挚却不油腻。

在中国的历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并不少,但是大多都是描写宫廷艳史或者权势礼法下的爱情悲剧,大多创作者的笔触总是凝聚在男女之间的缠绵,却很少涉及夫妻之情。

在传统的旧社会,男女之情更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提到爱情,总是晦涩,总是内敛,而沈复却恰恰能反其道而行,把夫妻情感写得极为动人。

对于沈复,想必我们也丝毫不陌生,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我们读到他观赏虫子打架,蚊子飞舞,生活中一些小事在他的笔下总能妙笔生花。

也许在后世的文评家看来,沈复并不算是一位成就极高的作家,顶多算是一个文风较为精致的文人,他一生的成就几乎都来自于这本《浮生六记》,这本书中记载了他的生活琐事,人生感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浮生六记》这本书就是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01与有趣的人相遇,才能一起抵抗生活的冗长

林语堂曾说,陈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沈复描写的芸娘是一个外貌清瘦,削肩长颈,眉弯目秀,顾盼神飞的女人。

芸娘虽长得一副好相貌,但她并非是花瓶。

提及芸娘的家庭,想必大家都十分唏嘘。

芸娘的父母早逝,从小当家做主,在那个年代,女子赚钱养家本就不容易,更何况是十来岁的女孩子。

因此芸娘从小就谨言慎行,贤惠体贴,这段灰色的童年经历不但没有埋没芸娘的才气与志气,相反还给予了她十分恰当的温柔。

这种温柔在一个女子的身上被无限放大,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沈复与芸娘刚成亲时,芸娘不占荤腥,被问及原因,只是笑着说,许多年前沈复长了满身的水泡,她便从此吃素,为沈复祈福。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的心脏都不知不觉为之一颤。

而更让我们动容的是,芸娘从未想过要向沈复讨回什么,她只认为她做了该做的事儿,就像每日铺床叠被,洗手羹汤一样简单。

芸娘端庄,尊重社会规则,但是她并不庸俗。

在书中,我们也能读到芸娘从小就饱读诗书,她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读琵琶行,读西厢,读李太白,读杜子美。

从未得到过系统教育的芸娘,甚至还会撰写诗词。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和沈复在婚后也能互相吸引。

当两个有趣的人在一起,漫无边际的生活都不过是一种浪漫的开始。

02婚姻没有十全十美,只有互相体谅,才能彼此成就

沈复对芸娘一见钟情,但婚后的生活还是一日复一日的沉重。

众所周知,沈复是一个文人,清朝的文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好山水,投注生活,这样的沈复注定少了些生活的烟火气,他没有什么赚钱能力,成婚后的夫妻二人,生活总是相当清贫。

可芸娘从未有过抱怨,她保护着沈复的才气,也保护这个丈夫珍贵的孩子气。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能看到沈复笔下描写的清粥咸菜,但在他的描述中并未觉得贫苦,想必与心上人一起吃,粗茶淡饭也如同饕餮美食。

讲到这里,也许就有不少的读者跳出来唾弃沈复。

是的,放到现在的社会年代,芸娘是好妻子,但是沈复却未必是好男人。

每当读到芸娘为沈复纳妾,强撑着病体刺绣换钱,命悬一线了还拒绝问诊,我们都想跳出来大骂沈复这个渣男!

在这里并非是为了特地洗白沈复,我们需要的是用合理的目光去看待书中的人。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男子纳妾并非是什么古怪事。

因此,沈复描写芸娘纳妾的贴心,并非是为了炫耀自己的魅力,而是真心赞美芸娘的大度。

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当年的沈复写下这样的芸娘,并非是为了成为别人的笑柄,而是与我们分享他心中那个完美无瑕的妻子。

同样的,我们也能看到芸娘遇到沈复,也是她的福分。

在沈复看来,芸娘为他纳妾并不是本分,而是一种美德,这也恰恰说明了沈复是懂得欣赏芸娘的男人。

我们甚至在书中能读到,沈复经常带着芸娘去看他喜欢的虫子,采摘他喜欢的花草,这是沈复邀请芸娘进入自己的小世界。

而这,也是沈复对芸娘最高级的尊重。

在沈复心里,芸娘是与他平等的个体,并非是男权主义的附庸。

水仙庙要举行庆典的时候,旧俗不允许女人出街,沈复就亲自为她女扮男装,丝毫不顾及女子不应抛头露面的社会法则;

芸娘恪守旧礼,沈复就不在意这么多规矩,他喜爱拉着妻子的手,巴不得告诉全世界他爱她;

沈复还喜欢和芸娘“讨论学术”,他鼓励妻子有自己的见解和评判,他欣赏并且尊重芸娘的所有想法。

世人都说芸娘成就了沈复,但事实上沈复也成就了芸娘。

倘若芸娘遇到了旁人,又怎么样会以这样栩栩如生的姿态,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呢?

03只有内心强大,才能跨越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沈复和芸娘两个人的神仙眷侣的日子并不能维持很久,正如书中的后半段。

前几年的风流换来了后半生的苦心经营,而最终,芸娘早逝,沈复更是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拔的悲伤。

书中最后一句: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以过于情笃。

短短几句词,我们似乎就能读到沈复的心情,什么是哀莫大于心死,也不过如此了。

晚年的沈复常常将自己的散文集,或者说是关于芸娘的日记本放在自己的床头,反复阅读,反复回忆。

也许等到沈复去世的那一天,他也没有办法彻底放下芸娘。

世人总说,时间和新人会给我们答案,但真正的爱情,或者说真正携手相度的婚姻,是没办法被轻易替代的。

想到这里,芸娘的付出也像是得到了回报。

对于芸娘来说,沈复给予了她完整的爱,全部的尊重,无限地欣赏。

他们相遇,相知,相惜,但没能走到最后。

人生许多路,都需要我们自己走,而离开了芸娘的沈复,也是如此。

这份刻骨的感情寄予他一些东西,也必然会带走一些东西。

而我们这一生,也是在这样的得到和失去中成长,收获一个更完整的自己。

众生皆苦,清欢难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的最后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在这些字句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丈夫对一个妻子的深情与思念,读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细腻又密切的联系,读到的是跨越时空的浪漫和柔情。

而这些笔墨,也恰恰在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的生活。

希望读到这里的你,都能有所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