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特辑那些藏在书页的旧时光CBR传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上周,我们发起了一个关于「你与书本」的故事征集——在这个电子书盛行的年代,我们很少再去翻看那些厚重的书籍。但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总有那么一本书,是你心里最柔软的记忆,伴随着你的儿时,影响了你的一生。

这次征集我们收到了12份回复,每一份都真诚而动人,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八个故事配以图片,向大家展示出来。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你回忆起曾经与书本的温暖时光,重新拾起对书籍的记忆。

去怀念,去热爱。

统筹

俞露

编辑

云书

《长袜子皮皮》

作者: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提供者

nce

“美丽的日子一个接着一个,这是一个温暖、明媚的世界,充满了阳光,还有碧波粼粼的海水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长袜子皮皮》节选

这是我在小学时期买到的第一本我最喜欢的课外书。当时,老师在课堂上大略讲了一下故事情节之后,我就被皮皮的爽朗深深吸引,当时想的就是好想和皮皮做朋友啊。

后来不久就在一家书店找到了它,当时我开心极了。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我还舍不得一次把它看完,就每次挑着几个故事去看,看完能开心好几天。

上大学之后选修了一门儿童文学的课程,在课堂展示的时候,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了我的同学们,在我准备讲义的时候,我在看这本书,我还是很喜欢。

这是一本看了就会让你忍不住嘴角上扬的一本书,我的秘密花园。

《TheBusyBaker》

作者:佚名

提供者

小严

小学二年级时,妈妈从英国留学归来,送给了我一本英文故事集。首篇故事为TheBusyBaker。

面包师为了让小镇人民能吃到完美点心而每天忙碌,却被一个叫做安娜的小女孩难倒。她期望面包师能制作出和病重妈妈所做的一样的姜饼人,但面包师屡次复刻失败,安娜很失落。直到安娜妈妈出院,给安娜做了看上去远不如面包师做的姜饼人,但安娜却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这本书对我而言特别又重要,是因为它是来自妈妈的礼物。如同书中所讲,momisthebest。

书承载着小小的我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温柔讲述这个故事的美好回忆。看到自己曾在书上留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仿佛回到了从前。

十二年过去,书本的纸张已经泛黄,但我仍能感受到妈妈指间划过的温度。我从一个难以理解书中内容的小朋友成长为将它看做简单儿童读物的成年人,但和妈妈一起度过的温暖岁月没有丝毫改变。

▲小严给书做的标注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提供者

陆池离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黄昏,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与我把酒分。

——《浮生六记》节选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汐音社的一首《半生你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萧索”,字字悲怆,字字动情。

沈复与其妻陈芸,少小无猜,亲如形影,然另半生芸病而逝,缠绵哀感。“浮生”是来自对“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慨。但这本书细细品来不只有最悲苦的伤感,还有生的力量和情爱的力量。

初三上语文课常偷偷看,不解其意,但也津津有味。不敢说对这本书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也不是说这本书特别的词藻华丽,但是它的真实和真诚能够触动人心。

浮生若梦,人人皆知晓,但在浮生的梦中有自己真实的记载和记忆,才可算真实的活着。

▲《浮生六记》节选

《亚洲民间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提供者

Giggle

比较奇特的一件事是,我的童年读物大多是我妈妈小时候的旧童书。那些年代久远早已泛黄的纸张,陪伴了我很久的时间,并且好像染就了我的某些底色。

《亚洲民间故事》是我最喜欢的几本之一。书里有很多国王、公主、各路奇奇怪怪的人。比如有个越南故事的主角外号叫“骗人精”,现在看起来真是超级可爱。后来有了很多机会自己买新书,可是好像读起来都没有小时候的几本旧书有味道。

如果可以灵魂穿越,我还想坐在窗台前,在寂静的童年里,再重读一遍这本故事集。

《儿童文学》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提供者

小梁

池塘里有一群爱读诗的鱼儿

他们读写在落叶、花瓣和水草丛里的诗句

每读一首,他们都张大嘴巴说好

——《爱读诗的鱼儿》张秋生

我的阅读启蒙也许和大多人都不太一样,是来自一本叫做《儿童文学》的杂志。

小时候家里住得偏,周围没有书店,最近的新华书店在距离家一个多小时的市区里。那时候的消息渠道十分闭塞,接触到图书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给我们定的儿童杂志。当时的我只定三本杂志,《艺术创想》、《我们爱科学》和《儿童文学》。而相比于其他纸一般薄的16k杂志,分为上中下三本,沉甸甸的《儿童文学》显然更得我的喜爱。

上初中之后我很喜欢看诗,《儿童文学》的扉页上总会刊载着一篇篇小诗,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两篇是张秋生的《爱读诗的鱼儿》和史伟峰的《约定》。当时的我十分喜欢,用草稿纸仔细地抄录下来,再放在衣服的口袋里随身携带。

直到现在,《儿童文学》的杂志已经在家里摞起了一叠小山峰,但我依旧保留着订购它的习惯。每当路过家边的旧书摊,我都会下意识地寻找那个32开,有着五彩封面的漂亮杂志,看见了就会买上一本。

▲小梁家中书架上的《儿童文学》

《哆啦A梦》

作者:藤子·F·不二雄

提供者

小史

人生的第一本也许是《哆啦A梦》的漫画,别笑。

大概才四五岁的年纪,到外公开的一家旧书屋里玩。充满灰尘的老店里书总是成捆成捆的堆在书架、木板、地上。那时我还不认识多少字,在密密麻麻全是字的各种书间我一眼便看中了这本漫画,这是在动画片里见过的机器猫。

还在读幼儿园的我看不大懂漫画里写着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让爷爷一句句念给我听,一边听,一边凑近看图画。原来漫画是从右往左读的,原来字里行间是那么的有意思,原来这只机器猫不叫小叮当而叫“哆啦A梦”。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对书产生兴趣。

从那以后,靠着老店里的摇椅晒着太阳看书成了我周末的日常;我开始缠着母亲去书店买新书,开始读四大名著,开始接触西方小说,开始不太合群,开始认识自己,开始有主见,开始拥有与父母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很难说书有多么神圣,尤其是总扮演着“妈妈敌人”的漫画书。但它确实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也同样让我每当怀念起童年时,那个有些另类、没有玩伴、独爱安静的小时候,充满幻想、也毫无遗憾。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三毛

提供者

FLY

我迎着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梦里花落知多少》节选

以前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特别大,各种各样的让我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再加上父母同学对自己的不理解。就特别想寻找一个出口去放空自己,后面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首先因为是三毛,其次是书名,吸引了我。后面我就基本上每天晚上躲在被子下面,用手电筒照着看这本书,这本书成了我高三时期陪伴我入睡的朋友。

从这本书里面我可以享受三毛传递出来的自由,即使那时候荷西已经离去,但三毛的一些故事让我产生对自由对沙漠生活的向往,打破了我高三时候的紧张与抑郁。

那时候我非常享受,每天早上醒来手电筒还照着,书被我压着的感觉,因为这样有一个知心人一直陪着我,不管白天多么吵闹,晚上和它入睡,我很安心。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提供者

老王

年,我正读高二,没怎么看过课外书的我从城里同学手里借来了全新的精装版《平凡的世界》,三天读完了这本百万字的名著,如今回想起来,那是最为投入的一次阅读。

当时正好放假三天,我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迅速被故事情节吸引和打动,爱不释手。母亲叫不动我去吃饭,只好将饭菜端来,我边吃边看,一刻都不愿停下来。晚上也看个不停,困了就眯一会儿,醒了就接着看,着了迷,像入了魔,完全沉浸其中,心情也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起伏不定。

当看到田晓霞被洪水淹没时,我失声痛哭,狠狠地把书摔在床上。许久情绪才稳定下来,含泪接着读下去。用了三天三夜,书在不经意之间读完了,合上书,我抱着它思考良久,才缓过神来。

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孙少安身上的人格独立和自强不息的品性依然鼓舞着我,我仍清楚记得自己刚开始在北京打拼时,每次等到其他工人睡下后,挑灯夜读的样子。我知道,我应该像孙少平那样拥有坚定的信念,拥有敢于拼搏的热血。后来我开了自己的公司,给予我巨大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平凡的世界》。而这本书还教会了我:每个人要有对生活充满敬畏,因为一个平凡人最伟大之处便是无论身处何种处境,都尊重并热爱自己的生活。

去年,借给我书的同学因病去世,噩耗传来时,我正在香港,禁不住多次泪流满面,当年新书未读先借给我看的这份感动一直存留在我心中。

时代变迁,网络时代让我变得难以集中精力阅读,很难再找回当年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感觉,但是读书给我的力量已熔铸在我的血肉中,让我不断思考,保持前进。

一点想法

如果记忆染上底色,一定少不了纸墨香。

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段青春,一段岁月,一段人生。

在世界读书日,让我们拿起手边的书册,翻开那些泛黄的纸页,轻拭尘埃,也许你也能在其中,找到一段过往。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共享你的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