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徐悲鸿各有3段情缘,最爱的都是第二位,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对于徐志摩而言,最爱他的是张幼仪,他最爱的是林徽因,爱而不爱的是陆小曼。他最应该娶的是张幼仪。
对于徐悲鸿而言,最爱他的是孙多慈,他最爱的也是孙多慈,爱而不爱的是蒋碧薇,廖静文只是一个陪他过日子的女人。他最应该迎娶的应该是廖静文。为什么徐悲鸿不是最应该娶最爱他的孙多慈?或许是大家闺秀,孙多慈没有廖静文过日子过得实在。
徐悲鸿是搞艺术的,徐志摩写诗歌,也可归类为大艺术,搞艺术的人,自古多情,生活混乱,这里主要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任劳任怨的女性,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帮手。胡适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最终选择的是江冬秀。真不是因为江冬秀拿起了菜刀,而是江冬秀的菜刀可以为他带来安稳的生活。
如此说来,大家闺秀就没人嫁了吗?
不是,大家闺秀如果没有坚毅的性格,最好不要嫁给寒门之秀,寒门多苦楚,再加上又是个搞艺术的,大多为了艺术,其他都可以不要,那么生活的担子还有婚姻的诸多不顺,都会为这段感情蒙上阴影。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艺术家这个身份是个诅咒吗。应该不是,艺术家会为了艺术,做出很多非常规的事情,而这都是表象,本质上是对生活的不在意,无责任,他只愿意为艺术负责。
如此说来,嫁就应该嫁个为生活,为婚姻,为爱情负责的人。
我又想到一个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浮生六记》里的沈复和芸娘。很多人都会羡慕他们的爱情,诗情画意,酒棋花茶。可是读完这本书时,我更替芸娘委屈,假若沈复能挑起半个家庭的生计担子,芸娘又何至于此。
家境富裕,别说诗书礼乐,就是纵情歌舞,也无妨,芸娘不会悲悲戚戚。可是家境落魄,无生存之计,多少都让生活添了太多悲凉。
写下随感,不是有辱寒门子弟,而是觉得如果真的要在婚姻里走一趟,好好做个选择,争取一路到底,于人于己皆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