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浮生六记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上周在公司的会客厅里翻到沈复的《浮生六记》,忍不住带回家重读了一遍。再看此书,对作者浮生一梦的感慨不再强烈,倒是主人公芸娘的悲喜情愁在我心中却是如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复。

嘉庆十三年(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者出身衣官之家,从小随父亲在外奔波做幕僚,不愿考取功名入仕,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是一名妥妥的文艺青年。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沈复与陈芸的结合,摆脱了旧式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模式,而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选择。芸娘不但天资聪慧,通过自学也能断文识字,并“渐通吟咏”,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更难得的是和作者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不迷恋功名,不贪图荣华,向往躬耕田园、布衣蔬食的简朴生活,追求精神的自在和愉悦,表现出与主流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芸娘是林语堂口中“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也是满足男人所有幻想的完美妻子。沈复喜爱风雅,案头桌上经常放一些瓶插花。芸娘别出心裁,将死去的螳螂蝉蝶,用细线系在花草之间,略微整理虫脚,让它们或者抱着花梗,或者踩着叶子,栩栩如生,看到的人无不拍案叫绝。当然,思想超前的芸娘在那个时代,下场也是很悲苦的。

她为婆婆代笔写信给公公,家里偶然有些闲言碎语,婆婆便以为是芸娘在书信中所言不当,就不让她写了。公公收到书信,发现不是芸娘的笔迹,以为她不屑写信,由此芸娘失去了公公的喜爱。

沈复的弟弟与人借钱请芸娘作保,结果事发之后,沈复的弟弟一口否认,芸娘反而弄了个里外不是人。沈复的父亲大发雷霆,认为芸娘行为不端,并因此将他们夫妇赶出了家门。

离开了沈家生活没有了依靠,对于两个文艺青年而言,没有生存的一技之长,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靠着沈复卖字画,芸娘做针线活艰难维持生计。最终病倒在劳心劳力的操劳中。客死他乡,终年41岁。

作为妻子,芸娘是无可挑剔的,她照顾了所有人,唯独忘记了自己;作为女子,芸娘是有苦难言的,她守住的只有爱情,输掉的却是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