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故事083都昌其箫笛飞声,生活处处是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882576.html
08:48

▲原创视频,建议全屏播放

都昌其

执信中学教师、语文科组长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四方杯”全国教学能手一等奖获得者

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

广州市优秀班主任

广州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

都昌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都昌其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说一口桐城话,参两回野狐禅,读几本圣贤书,育百千佳弟子;忝为人师,愧作人父,读书忘忧,心在江湖。”

“腹有诗书气自华,仁义无畏真热情,沉醉于历史之文化,着眼于未来之格局。”这是学生眼中的都老师。

今年是都昌其在执信中学工作的第28个年头,执信两字已成为他生命中解不开的一部分。他为每一届学生的付出,是因为他心中有作为一位执信老师的真心、仁义、无畏和热情。

将思维训练引入写作课

词组、段落、中心思想“三件套”?望天背诵“唧唧复唧唧”?阅读理解“子在川上曰……”这是你记忆中的语文课吗?

人称“都督”的都昌其,他的课堂是经典和时尚兼备,理论和实践并举。“我理解的语文是比较宽泛的,语文生活化,生活就是语文。我经常跟学生讲,不要把初三、高三那种做题讲解当作是语文。”他认为合格的语文课堂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知识性,二是趣味性,三是要给学生一种文化与思想的提升。而要做到这几点,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方式要活泼,还要有新的知识点,有获得感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都昌其与届历史班学生

▲都昌其与届学生

都昌其是语文科组长,此前还长期担任语文备课组组长。他认为语文学习与思维模式关系密切,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他带领年轻教师在思维训练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探索与分享”教研活动合影,前排右七为都昌其

执信一直有“课前演讲”的传统。原本课程设计上是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然后演讲三到五分钟。都老师对其进行了改造,一人一分钟,增加参与数量,后来再改为现场出题,思考一分钟演讲一分钟。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刺激的“游戏”,就算到了高三,他们也要继续“玩”,哪一天没讲,还很生气,“老师,你怎么说话不算数?高考可以不考,但演讲不能不讲。”届学生蔡青茹一开始演讲时声音小得听不见,经过训练后越来越大胆,参加中大综合素养比赛拿了全省第二名,她托家长感谢语文老师说:“感谢我们的语文课堂有这么精彩的课前演讲。”

▲都昌其与学生合影登上《语文月刊》封面

出题,学生写,老师改,打分写评语,课堂总结,这是传统写作文的模式。都昌其尝试将思维训练引入到写作课,形成了“作文思维课”。“这不是写作课,不是讲怎么写,而是将思维概念渗透到写作中。比如思维领域的划分,其实每个人脑子里积累的东西是很多的,不至于作文没有材料,但为什么找不到?那是因为我们的仓库里很乱。我们利用图书馆的分类原理,引导学生将库存思维有序化,形成一个有效的分门别类的管理。”

他带着一群年轻老师设计了一组作文思维微课。围绕一篇作文,从一开始的思维准备到一个完整的篇目,将整个思维过程分成六个阶段,分别编成一节课。去年4月8日,执信语文科的这6节微课上了一堂对全国开放的大型示范课,很多外地、外校的老师听了,都觉得很受启发,原来语文还可以这么教。

▲都昌其在执信中学录播室举办讲座

都昌其从年已开始进行思维课程的研究,他认为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思维品质。“怎么把思维扩散,怎么把思维聚拢,怎么去想象,怎么去类比,怎么去推理,怎么去思辨,一个学生如何经过3年或6年的训练,收获会很大的。”目前这一研究课题已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他计划半年内将其整理出书,希望惠及更多的人群。

▲送教到校活动

把课本内容跟文化起源打通

都昌其对文言文、汉字字源有较深的研究,他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入了课堂。在“选修二”综合实践课程中,他创新性地开设了“汉字奇缘”选修课程——对一些常用汉字进行解读。

比如五谷丰登的“登”,上面两个大脚丫,中间一个豆(古代的一种容器),下面两只手,这个字的意思是两只手捧着容器,里而装着当年丰收的谷物,两个大脚丫表示人往上爬将收获的东西放上祭台献给神。又比如“取”字,左边是“耳”,右边的“又”指手,这其实是古代记录战士军功的方法,表示杀了多少敌人。“一个字后面有这么宏大的文化背景,相信很多学生听了一次之后一辈子都会记得。”都昌其认为,这也是文化寻根,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把课本上的东西跟文化的起源打通,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从而达到理解传承的效果。

▲都昌其在电视节目上讲授《浮生六记》

年暑假,一部执信版《天龙八部》在微博上被网友热转,学生们则称其为“超有爱”的作业。其实这是语文科的一个特色项目——校本作业,每一年由备课组老师自编的练习册,“天龙八部”是都昌其编的武侠系列之一。

封面上“天龙八部”四个大字是毛笔字体、竖排,还印有执信的校徽。这本“天龙八部”被学生们形容为“内涵丰富”,按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等不同知识点分为“第一部”“第二部”……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当年如果有这秘笈,自己语文保证考更高分!

都昌其表示,校本作业把一些枯燥的内容跟有趣的流行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吸引学生的地方。备课组很多老师都设计了不同的系列,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有一位徐灵怡同学做这本册子特别认真。“我问她毕业后能不能把这本作业留给我作纪念?她坚决说不行,她要留给自己作纪念。”

在中学语文界,搞创新研究的人不少,但能够把握住时代脉博,能够研究出成果的,其实并不多。都昌其感到自豪的是,在执信百年老校的传统上,自己能够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去探索新课程、新思路、新教法,这种付出是很有价值的。“虽然学生不一定能感觉得到你的艰辛,但他可以感觉到你的课堂跟别人不一样。他来到执信以后,会兴奋地说,哎呀,我觉得这里的老师跟我们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肯定。”

▲教学示范月活动合影,前排右三为都昌其

都昌其从年开始参加市教研室的活动,和中心组其他老师一起定期出教研报告,推广精品课,研究教改方向,研究语文教学的发展。

年6月,都昌其名师工作室成立,到目前有12名年轻老师。“工作室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它逼着你去想,逼着你要出一些成果。”他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分享,比如作文思维,如果年轻老师认为有用,都可以试一试。

▲都昌其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教研活动合影

让学生清楚知道你爱他们

都昌其今年教的是高三,基本上每周都要加班。而在二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他做班主任的时候很多。

如何当好班主任?

他的独家秘诀是:一,每天不断地看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展自己的视野;二,跟学生谈话,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多角度思考;三,多了解学生,多点抒情。

▲都昌其(左四)第一次开家长会

▲年,都昌其获评广州市优秀班主任

都昌其的班会课博古论今、旁征博引,幽默风趣,一位外校老师旁听完他的一堂公开课,感慨地说,都老师的班会课,没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是学不来的。

做思想工作,都昌其不是简单的“见山劈路,遇水搭桥”,而是不紧不慢,不温不火,慢慢感化学生的心灵,洗涤学生的灵魂。

他的班上不止一次遇到心理抑郁的学生,他每一个都很认真地去处理。一边与所有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大家一起商量如何鼓励他、帮助他。另一边全班学生总动员,哪些字眼在他面前不能提、与他交往时说话要注意什么。过了一年,如果这个学生去了别的班级,又很用心地将他托付给下一个班主任。经过这样的接力努力,最后这几个孩子的发展都不错。“现在回头看看,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那个阶段,给那些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也许可以改变他的一生。”

▲年,都昌其带学生秋游并一起就餐

所谓多点抒情,都昌其认为班主任不要把对学生的喜爱藏于心底,应该大声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清楚明确地知道你爱他们。在了解学生方面,他有一个绝招:新接手一个班,他会制作两个表格。一张给家长填,内容大致两方面: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家长自认为家庭教育的成功之处。另一张给学生填,性格、爱好、特长,还有他期待的高中生活。这两张表格填好,他基本就对学生了如指掌了。

▲年,都昌其(第三排右一)担任班主任时和学生们开晚会合影

都昌其对早年做的一个心理项目一直记忆深刻。那是他到执信最开始的几年,在年级长黄晓斌的带领下,他和一群年轻老师针对初一学生自发地组织了一个“青春期教育”项目,把相关课程分类,如青春期的生理、青春期的心理、青春期的审美、青春期的交往等,教材没有,就自己编自己印,大课讲、分班讲,还有个别约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教育,当时广州市还没有一间学校开展这方面的课程。”他说连续在好几届学生中开展了这个项目,很多家长反馈说孩子突然懂事了,愿意跟家长分享心里的事情了。

▲都昌其参与编印的青春期教刊

说起这些工作上的成绩,都昌其更多的是谦逊与低调。他表示,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并不是那种很优秀的。做老师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智慧型、强人型的老师,“但有一点就是我比较刻苦,比较认真,在语文教学这个专业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教师生涯中感受到幸福

年,执信中学第一次从外地招聘了13位大学生,都昌其是其中一位。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的他,本来已经联系好了黄埔区的一间中学。当时广州人才市场在执信设了一个点,他进来看到了执信的资料,就按要求进行了试讲,效果不错,执信同意录用。

但因为执信与安徽师大没有直接的对接关系,在办理手续方面费了很多周折,很多同学上班了,他还在学校等着派遣函。直到7月5日,他才拿到了派遣函,是全校最后一个。“我背着一杆箫一支笛子就飞来广州了。”

▲都昌其在安徽黄山天都峰

当时执信大部分老师都是本地人,他们互相沟通时讲的是粤语,都昌其听不懂,刚开始感觉到有点距离感,但很快他就融入了广州的生活,融入了执信的集体,并喜欢上这里的文化。

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昌其始终对老科组长林美鸿怀着深深的感激。林美鸿老师当时已退休,学校特别聘请她回来听年轻老师的课,重点就是听他的。在之后的大半年,她基本上每天都来听,然后做出评价,什么地方讲得好,什么地方不足,如何调整一下效果更好。“那个时候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你每一堂课都必须用尽心思去设计、去调整。但重压之下个人的成长会更快,因为每一堂课都可以得到前辈的指点,进步肯定会比别人快。”都昌其认为,这个作法让他们站稳讲坛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年,都昌其(左二)与老教师外出学习

都昌其喜欢音乐,经常吹笛子吹箫,有时还会“摸一摸”古筝。刚到执信那阵住在集体宿舍,晚上经常在宿舍下面吹箫,有些高三学生晚自习下课了,会在边上站着听一会儿,有一个同学还写了一篇文章《校园静夜箫声》发表在《广州青年报》上。他还喜欢打坐,让自己处于一种相对宁静的状态。

▲年,都昌其在学校文艺晚会上唱《乌苏里船歌》

▲百年校庆日,都昌其带妆(演李大钊)与届学生合影

▲学生听都昌其演奏

“谁没有一个糊涂的青春期。”都昌其对学生的态度是宽容而不放纵,能够容忍有一定的差错。有些孩子上课睡觉,他会去身边拍拍,摸摸头将其唤醒;有些孩子放不下游戏机,他耐心去做工作,能不能给老师保管一下?一天少玩两小时行不行?“有些家长都放弃了,但我还是想努力一下。我们的工作跟其他工作不一样,我们不是流水线,我们跟学生接触,我们是投入感情的。”他认为,这种感情的牵挂也是一个教师的生命力所在。

做了二十多年的老师,都昌其说更多的是从中感受到乐趣。你传授出一点东西以后,学生很快乐,这也就给老师带来快乐。他将很多届学生的作文复印下来,按照分数高低装订成册,现在家里大概有四五十本作文册,他准备捐献给校史博物馆。

上学期他突发椎间盘突出,痛得要扶着墙进教室。小男生们有的给他搬椅子,有的“抢”来其他老师的抱枕,有的扶着他进出办公室,“这些孩子有时作业交不齐看着就来气,但有时候又是很暖男的样子,这就是当老师的幸福感吧。”

▲学生毕业时给都老师留言

他记得大学毕业时,辅导员说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朴朴素素做人,踏踏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做事,普普通通生活。他想把这句话送给现在的执信孩子,“你在执信可以很乖,也可以很调皮,没有关系,这都是执信的一部分。但你出去以后,希望有一份担当,能够为社会做一点事情。”他很期待学生们能够多回执信看看,可以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过来。他说见到带着小朋友一起来的学生,有一种父亲的感觉。

▲毕业季,都昌其与学生合影

我们在寻找杰出的执信校友

有意义的执信故事

欢迎自荐或推荐请留言给小编

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