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蕙之路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前段时间,来自东北的几档中老年相亲节目火出了圈儿。比如《缘来不晚》《爱的选择》《相亲相爱》等等。
东北大爷大妈找对象,00后看了都直呼上头。
原来,大爷大妈们在节目中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展示出浓浓的硬核相亲风。
他们毫不忸怩地谈钱:
“我一个月有元养老金,愿意跟老伴儿一起花。”
“咱俩处了以后,工资卡能交给我吗?”
也有大妈坦言自己时间自由:“我女儿已经结婚了,外孙女上幼儿园了。”
这些饱经风霜的大爷大妈,在相亲对象面前,没有了年轻人恋爱中那些浪漫的修饰,唯美的追求,抛却了欲说还休和各种试探。
他们毫不避讳地谈钱、谈条件,为的是在无情的岁月面前,找一个可以相互依靠的肩膀。
这些大爷大妈,经历过岁月数十年的打磨,对待婚姻的态度自然现实、通透、接地气。
他们知道婚姻不易,知道那不只是两个人的牵手,更是两个原生家庭的观念碰撞。
他们知道幸福难求,不光要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也要落实到吃饭、穿衣等一辈子的琐碎中去。
仔细盘点他们的择偶条件,发现他们眼中的幸福婚姻,也不过就是这三件事:
兜里有钱,身边有人,心中有爱。
兜里有钱,遇事不慌
虽说有情饮水饱,但“贫贱夫妻百事哀”,也是自古以来被无数事实验证的硬道理。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议话题:“婚姻中,钱重要吗?”
一位网友用一对夫妻的内心独白回答了这个问题。
妻子写道:
“我坐在你摩托车后坐,孩子被你抱在前面,大冬天的一家三口都快被吹面瘫了。突然一个急刹,我们的宝贝就像个羽毛球一样轻飘飘飞了出去。”
丈夫写道:
“不敢生病,光孩子的奶粉钱和幼儿园学费就占了两人工资的一大半。作为男人,看着躺在床上憔悴的孩子,看着因为没钱交住院费而一筹莫展的老婆,我听到了自己心脏裂开的声音。”
短短的两句话,描绘的却是人间真实。
婚姻想幸福,确实离不开金钱的保驾护航。
三毛说:“婚姻如果不能落实在穿衣、吃饭、数钱这些小事上,是不能长久的。”
翻开婚姻法,全文个字,没有一个讲到“爱”讲到“情”,都围绕了一个字:钱。
夫妻离婚,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分割?
夫妻一方出轨,共同财产如何分配?
夫妻分开,共同债务如何分配?
正如周国平所说:“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
当然,生活中也多得是“嫁给爱情”的痴心女子,比如我的闺蜜。
她是独生女,家境殷实,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性格善良又阳光。
找对象时,她千挑万选,最后选中了现在的老公小赵。小赵是很多人口中的“凤凰男”,自身条件极好,家庭条件极差。
闺蜜的父母坚决反对,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但闺蜜天真的以为只要对方人好,两人有感情,就不需要考虑对方的家庭条件。
结婚初期的生活还算幸福,但从她怀孕开始,这段婚姻便跌入谷底。
丈夫工资低,还要补贴公婆,从怀孕到生产一切检查费用和开支都是闺蜜自己承担的。
孩子出生后,丈夫忙工作,又请不起保姆,闺蜜只能自己带孩子,常常累到崩溃。
婆婆不仅不帮忙,还常常讥讽,说她矫情,开口闭口都是:“我们那边女人,一边带孩子一边下地干活,啥都不耽误!”
她省吃俭用地给孩子买必需品,丈夫和婆婆一起埋怨她乱花钱。
当闺蜜觉得实在过不下去,想到离婚时,又不忍心让孩子少爹没妈,在内心的反复煎熬中,她被逼成了“祥林嫂”,说到自己,一开口总是:“我没想到结婚是这样,真的……”
闺蜜的遭遇,正如《傲慢与偏见》中写的那样:
“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身边有人,抱团取暖
《浮生六记》中写道: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与我把酒分。”
读来泪目,这便是孤独的极致吧。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人是社会性动物,但凡能选择,谁愿意离群索居。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害怕孤独寂寞冷,追寻温暖的陪伴,是人的天性。
身边有个朋友是不婚主义者,她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生活丰富多彩,特别喜欢各种聚会、派对,乐此不疲。
一次聚会后,时间已是半夜,醉醺醺的她非要约大家去唱歌。
我劝她说:“太晚了,还是回家休息吧!”
她却忽然崩溃大哭:“家?我哪里有家?就我一个人的房子哪里是家?”
罗振宇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30岁时他觉得结婚很无趣,对婚姻非常抗拒,甚至打算一辈子不结婚。
可是,一个在海边偶遇的老人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
当时老人大病初愈,谈起婚姻时,老人说,人老后,结婚不是吵吵闹闹,也无关什么条件和财富。
“婚姻,就为了我午夜三点醒来的时候,我口渴,我伤口疼,我只需要捅捅旁边,老太太就知道,我这个时候要喝水。就这一口水,如果没有几十年经营出来的婚姻,没有身边这个人,这个时候,我上哪儿要这口水?”
至于为什么要结婚,老人这样说:
“结婚就是找一个人,陪着你,像两株小树一样,拧在一起成长,然后你们结出的那个果实,才是最珍贵的。”
幸福的婚姻,就是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心中有爱,照亮余生
有人说,婚姻最理想的状态不是“坠入爱河”,而是“行走在爱里”。
只有爱情的婚姻过不好,没有爱情的婚姻“活不长”。
在一定程度上,爱情就是婚姻的保险丝和救命符。
平凡人的婚姻中有摩擦、有矛盾,有激烈的争执,还有时不时就冒出来的离婚念头。
但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不会轻易被婚姻的琐碎打败,他们有能力共同成长。
钱学森与蒋英结婚时,两人宣读了这样的誓词。
钱学森说,在有生之年,与蒋英女士同甘共苦。
蒋英回应,不管遇到什么曲折,她给钱学森先生的爱情永无改变。
当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5年,蒋英不离不弃,陪伴左右,终于盼到安全回国。
钱学森获奖,他说出趣味情话:“蒋”归我。
钱学森去世,蒋英夜夜梦回,絮叨着说自己要走了,要去陪学森。
因为心中有爱,他们相濡以沫62年。
他们相互温暖、共同成长,并肩走过低谷,携手迎接命运。
犹如两棵树,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毛不易在《有荤有素》中唱道:
日出又日落,深处又深处
一张小方桌有荤有素
一道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却能感受到温暖的爱意。
作家马德说:真正推动爱情的,不是浓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真正的爱很实在,都在一粥一饭间,在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子里。
用带着烟火气的爱,把日子细细打磨光滑,便是好的婚姻。
▼
作家苏芩有这样一句话:
“婚姻就是为了遇到事能有个人商量,无聊了能一起说说废话,累了一天能挤在一桌吃个饭。一生太长了,总要有人作伴,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吧。”
婚姻里,有点钱,有人陪,带着爱,一起走过岁月,这大概就是幸福人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