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芸娘好女人设害死人,来生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www.xxzywj.com/npxxx/npxtj/758.html
芸娘,何许人也?她是清人沈复之妻,一介平凡女子,却因其夫所撰《浮生六记》而扬名于世,文学家林语堂曾赞其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但是,这个“最可爱的女人”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而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她半生惨淡,早早便结束一生。芸娘之早逝,沈复在《浮生六记》中道出了缘由:“芸素有血疾,以其弟克昌出亡不返,母金氏复念子病没,悲伤过甚所致……”后又因识憨园本欲结为姐妹共侍夫君却被憨园所负,引发旧疾郁郁而终。芸娘的一生,太苦太累,短暂的一生,只为了做个“四好青年”。好女儿、好姐姐“芸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芸娘自小失去父亲,身为家中长女,她一人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作为女儿,她是孝顺的,身为姐姐,她是称职的,她爱母亲也爱弟弟,却独独忘了爱自己。对这个家,她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付出,所有的苦她都自己往肚子里咽。弟弟只需全心全意读书,家事全不用操心,于是一个自私绝情的弟弟就养成了,也许弟弟外出多年不归,事出有因,但身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居然能狠心抛下寡母孤姐外出远游,这不是自私是什么?这是谁的错?芸娘不那么“懂事”就好了,那样她就不会那么好强,将家事一手包办,而是与弟弟一起共担风雨,那么弟弟知道姐姐的不易,应该不会一走多年,音讯全无吧?那么芸娘就少了一桩心事,与沈复遭逢家变时就有一个可依靠的人。好儿媳也许大包大揽成了习惯,芸娘嫁给沈复后,依然不改,因此做出一系列傻事来,就是这些事情一步步将她推入了苦海。1.家公得知芸娘识字便将以往由家婆负责的写家书的任务交给了她,芸娘大概从没有想过这其中的不妥之处,只觉得能为家婆减轻负担便欣然答应,殊不知,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公婆对她的嫌弃由此而起。2.家公要纳妾,这本是公婆之间的事,家公却交给芸娘来办,芸娘深知为难,还是硬着头皮一手接下,结果彻底激怒家婆,再得不到家婆的一丝好感。3.小叔欠下外债,芸娘在给夫君的信中如实告知,却不想被家公看到,不经查证便认定儿媳诬陷小叔,勃然大怒之下,将夫妇俩赶出家门。这中间的重重误会、阴差阳错告诉我们:为人儿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别老想着维持“好儿媳”人设,家中的事情无论好坏,想处理得妥妥贴贴那是不可能的。你看芸娘,她“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她全心全意为这个家着想,公婆却只当她是外来的人。我们很多人都跟芸娘一样,很聪明,但却不够通透,有些事明知不妥当还去做,有些事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处理还不会拒绝,有些事不该管却不会装糊涂,这样的人怎能不吃尽苦头呢?芸娘是委屈,但这都怨不得别人,既不想得罪公公也不想惹婆婆生气,本想和稀泥,却惹得两方都不满,须知,世间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呢?本来都可以解释事,她为了家人和睦,生生忍住了,这不是自己酿苦酒自己吞吗?这真是该想的时候不想,不该想的时候又想得太多,活活拖累了自己。好妻子芸娘向往陶渊明那样的自由生活,但她的心却时刻被俗世所牵累着,除了忙着做好女儿、好姐姐、好儿媳,她还忙着做好妻子,忙着做一件大部分女人都不能理解的事情:给丈夫纳妾!而且还因为人家失约而“以受愚为恨,血疾大发,床席支离,刀圭无效。”封建时代,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常事,正妻为丈夫纳妾也不稀奇,但是大都身不由已或事出有因,像芸娘这般心甘情愿为丈夫择妾,并因对方爽约而痛苦万分的,却不多见。为了扮演好贤妻这个角色芸娘真可谓呕心沥血,年经轻轻却为此而丢了性命,真是令人不胜唏嘘。芸娘事事都想做得周全,却忘记了要求丈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以致遭逢家变后,不知所措,生活穷困潦倒,居无定所,儿女分离。所以,什么好儿媳、贤妻,不能护得儿女周全,要这些虚名何用?芸娘的悲剧一半是时代所致,一半却是她自身所致。她有着陶渊明的理想,却无陶渊明的洒脱,她曾畅想过与夫君过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日子,却常被俗世种种所羁绊,导致遗恨终身。如果芸娘重活一世,她会不会活得潇洒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