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囤了不少喜欢的书,紧看慢看到了女神节,拆了这本《浮生六记》。今日再读与十年前初读,已然完全不同的心境。
《浮生六记》原稿流落民间,被发现时只有四记,后面两记为后人所补,和《红楼梦》类似,断臂维纳斯给大家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期待的空间。
这次再读,心境虽不同往日,仍然再次被它惊艳。这个版本的翻译何三坡先生的语言风格与作者很相近,读者幸事。书是线装本,前面白话,后面附文言原文,配以精美插画,古香古色,阅读感舒适养眼,对纸质书偏爱的我,很欣喜。
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不断再版,到底它有什么魔力?
01语言之美,美到惊心
读起来最突出的感觉:上乘的散文,文字如行云流水,清丽晓畅又无雕琢痕迹,实在太有吸引力!难怪俞平伯先生语:笔墨清新,自然明澈,情深意快,妙手天成。如果做摘抄,摘走90%不为过。
“到了深秋,笃萝蔓延假山,如同藤萝悬在石壁。花开成一片红色,白萍也出水怒放,红白相间。神游在这座假山中,如同登上蓬莱仙岛。把假山放到屋檐下,与芸一起评论:这里适合设个水阁,那处适合立个茅亭,那儿又可以凿上六个字,叫‘落花流水之间’;这里可以居住,那里可以垂钓,这里可以远眺风景。胸中的丘壑,就像可以移到山上一样……”
02内容意趣,超乎期待
第一卷、第三卷情感篇,暂且不谈。卷二《闲情记趣》记养花、育苗、插花、焚香,自制餐具梅花盒、存储茶叶……卷四《浪游记快》和卷五《中山记历》,写游山玩水所见所闻:杭州西湖、扬州金山、海宁安澜园、长江行船、广州花艇,游历琉球国……卷六是《养生记道》,分享对修身养性的理解,恰逢惜命的当下,妙言妙语,十分应景。
“夏天蚊子的响声如雷,我就私下把它们想象成在空中起舞的鹤群,心意所向,成百上千的蚊子就果真变成了成百上千的仙鹤了,我昂头看着它们,脖子都会因此僵硬。我还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慢慢喷上烟雾,让蚊子们冲过烟雾飞舞鸣叫,如同看白鹤青云,果然就觉得鹤唳云端,我心情喜悦,拍手称快。”
“夏天荷花初开,晚上闭合,白天盛开,芸就用小纱囊,装上少许茶叶,放在荷心。第二天早晨再取出来,以雨水泡茶,香气尤其绝妙。”
“比如石菖蒲结籽,就可以用冷米汤和着石菖蒲籽一起咀嚼后喷在木炭上,将木炭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木炭上就能长出细菖蒲。将细菖蒲移植到盆碗中,绿意茸茸,可爱至极。”
沈复与芸娘,不愧是真正的生活家,寻常日子里的几只蚊子都幻化出了仙鹤之姿,换作别人易觉矫情,在他笔下却去了庸俗气。倘若没有虔诚和真爱,哪里敢想象这般感染人。
03灵魂相通的爱情
初读,谁能不动心于沈复与芸娘美满如童话般的缱绻爱意呢?他们的相处状态,几乎满足了我们对爱情审美的所有期待——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终成眷属;灵魂伴侣,志趣相投,琴瑟和鸣;生前,姜醋茶伴着诗酒花,去后念念不忘,著书立说怀念……如此完美的精神世界,怎不艳羡?
芸说:“宇宙之大,同享这一轮明月。不知道今天这世间,可也有像我俩这样情感兴致的人?”我说:“纳凉赏月的,到处都有,在深闺里两心相许的夫妻,也一定很多,但夫妻一起谈论的恐怕不会是同一块云霞吧?”没过多久,蜡烛燃尽,月亮西沉,我俩撤了瓜果,才回屋去睡。
怎样一位妙女子?林语堂口中“中国最可爱的女子”芸娘是究竟怎样的一位妙人?心灵手巧,精通女红;才华横溢,诗词歌赋出口成章;巧思妙想,将生活打理得有情有趣;对夫君沈先生更是素来轻声慢语,宽容体谅至极。因此,沈复将“闺房记乐”作为《浮生六记》第一卷,便不足为怪了。
05唯愿君心似我心
十年后的女神节,再读,像是某种天意召唤,召唤同为女性的我,总忍不住从新审视芸娘一生。褪去情感滤镜,她这短暂一生,何其坎坷辛劳!四岁丧父,13岁嫁给沈复,41岁去世。一生贫困交加,颠沛流离。沈复在谋生方面一直不理想,芸娘虽有七巧玲珑心,却着实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多半是苦中作乐。篇幅有限,细节不再追究(心疼)。
女神节之际,惟愿天下有情人心意相通。天下女子见天地、众生,更见自己。天涯海角,或锦衣玉食,或布衣蔬饭,遇良人,皆能欢度一生。
#女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