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乏善可陈的婚姻里,还有爱情吗?《浮生六记》沈复和芸娘却把婚姻过得趣味横生,情深意笃。
但是,原谅我的不够浪漫。
透过情趣,我看到幸福里的悲情。被洗脑的男女,把美好的人生过得凄惨无比,把美好的人折磨毁灭。
01
“兄友弟恭”洗脑,不争产,妻儿尽死
沈复,温文尔雅,浪漫多情,至情至性。但偏偏这样的人,不能守护妻儿,
林语堂曾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但在他的照顾之下,香消玉殒。十几岁的儿子,尚未成年就魂飞天外。
沈复,世家公子,芸娘,书香门第。沈复的大家庭里,上演着鸟为食亡,人为财死,钩心斗角的戏码。
沈复却只知兄友弟恭,不知兄弟间的利益冲突。已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沈复是长子,为争夺家产,弟弟弟媳先是铺垫舆论,芸娘本是大太太,平日家里上下却喊三太太。沈复未引起警惕。
母亲本是芸娘姑姑,耳边却常听人说芸娘坏话,父亲托芸娘挑选妾室,被有心人利用,母亲误会,芸娘失爱于母亲。
而后弟弟设计嫂子,向人借钱让芸娘担保,借钱不还,外人催债。被父亲知晓后弟弟反诬是芸娘私自借钱。父亲指责芸娘:“背夫借债,谗谤小叔。”训斥并赶出家门。
如果弟弟设的其他陷阱沈复不能明察,那么反诬芸娘应该引起警惕,但他信奉兄友弟恭,无一丝怀疑之心。
当芸娘死后,沈复送妻灵位回家乡,弟弟以父怒未消,支他远离,他竟信他。以致错过与父亲见最后一面。
弟弟在父亲死后,不给他报信,他奔丧回家后,弟弟不顾父亲尸骨未寒,指使人上门吵闹催债,逼沈复离家。
沈复被逼之下竟说自己为奔丧,不为争产,“大丈夫贵在自立,既一身归,仍以一身去”。
真是可笑可叹。妻贫病而死,女儿送去做童养媳,儿子做学徒。不知他什么时候自立过。六七千两该分的家产不争,自己又不能养家糊口,何以安身立命,何以守护家人?
赤诚待人虽好,但对着陷害妻子,挥起屠刀的恶人宽容忍让,就是对爱人的不负责,你幸福的院墙外有人正在虎视眈眈,你却毫无防范?你如何守护你爱的人的平安喜乐,岁月静好?
沈复不争产,以致儿女离家,骨肉分离忍让恶人,牺牲丧失的是儿女的幸福人生,妻子的不治身亡。为妻儿不奋力抗争,那算什么爱?
巴金的小说《家》里。觉新妻子瑞珏怀孕要生产了,陈姨太以生产要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引起“血光之灾”的可笑理由,要瑞珏去城外分娩。
觉新没有为妻子去争取,没说一句反抗的话。
"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他忍受一切,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就连"底下人”都说"大少爷为什么不争一下?总是人要紧啊。"
瑞珏被送去郊外生产,救治不及,难产而死。忍让不争,牺牲的是妻子的性命。
沈复和觉新牺性爱的人利益,甚至生命,满足恶意或者可笑的理由,为人懦弱,遇事忍让,只因心里早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洗脑。妻儿生死事小,孝顺,友悌事大。
02
“有辱斯文”思想洗脑,为脸面,不顾及妻儿
沈复的文字,情深似海。但我真看不到他为爱做到了什么地步,付出过多少牺牲?他的爱比不过他一直所信奉的读书人的脸面,斯文,清高,性情。
张小娴说:“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当芸娘贫病交加,无钱治病,放弃治疗,他放下尊严,个性,兄弟礼义为芸娘的药费去争过吗?
当妻儿忍饥受冻,女儿送人,儿子做工,他放下身段,清高,去做工种地养活妻儿过吗?
没有。他眼睁睁看着妻儿受苦受罪,无钱医治。
有人会说他也摆过摊,跋涉千里,忍受冷遇去借钱。
是啊,生死之际啊,他能为芸娘做到的也不过如此,究竟是丟不了脸面。
在读书人的至理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洗脑下,那些去做工,种地,为仆为佣的活终是觉得有辱斯文。不屑不敢不能去做。放不下脸面,性情,名声。爱得有余地,爱得有底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居住的县城里一干部妻子患癌,那时候没有医保,生不起大病。他下班后蹬三轮车攒钱治病。只要能治病救妻,哪顾得上脸面,嘲讽?看不起就看不起呗,自己对老妻问心无愧!
沈复为子孝兄友,为读书人体面,不争产,不尽全力,不顾及妻儿安危,骨肉相离。是弃爱的人不顾。
爱他们,有什么不能去做?不会?去痛苦成长。不争?去改变个性。有什么名声不能舍弃?需要什么忍让?有什么不能坚强?
他们心里也许是极爱的,但思想被洗脑,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对,不够。
能够突破思想束缚,摆脱思想控制,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一般都是时代的先驱,新思潮的领路人。
陈独秀,李大钊发时代之先仞,启民众之思想,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沉睡的巨龙。
文化大革命,思想被压制,人民纪念碑前纪念周恩来的诗歌是反抗压制的声音,催开了思想的春天。
当我们有主见,能思想,就会避开被洗脑的人生。当我们学会为爱的人拼尽全力,也会破开被洗脑的思想。
让我们的思想不要被PUA,好好爱人,好好守护爱的人,不辜负深情,不辜负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