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悲伤200年的爱情,戳破了婚

常言道:有情饮水饱。

但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真的长远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哀叹: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但是在我看来,他并未看破婚姻本质,恩爱不是原罪,不食人间烟火才是。

恋的是风花雪月,过的是柴米油盐,经济不能独立的爱情,难以为继。

爱情里只谈风花雪月,已经足够

01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所著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写于年。

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流传至今,悲伤哀怜已过多年。

陈芸是沈复表姐,沈随母亲归宁,初时,便一见倾心,心知其福泽不厚,仍不能释怀,对母亲表态非卿不娶。

沈复的一见钟情,并不是见色起意。

芸娘没有倾城倾国之容,也没有闭月羞花之貌,在沈复的回忆中,少女时期的芸娘是这样的:“其形削瘦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但她是个懂诗书、善女红、贤惠温暖,知情知趣的奇女子。

沈复倾心于她,情理之中。

两人合卺之时,沈复方知芸娘从他出痘之时便开始吃斋,已经好多年。虔诚至此,那时的爱情当真纯粹。

有人说,是芸娘成就了沈复,其实不然,但凡令人称羡的爱情,定是两人共同谱写的。

02

沈复和芸娘之间,比寻常夫妻更多了一份知己之意,深夜比肩共读《西厢》,比红袖添香更多几分深情,较举案齐眉则添了几分情趣。

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若非遇到沈复这样欣赏她的丈夫,芸娘的满腹才情,必然被无休止的生活琐碎所淹没。

对于多年前的女人来说,婚姻意味着相夫教子,成为一个男人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话语权。

所以,芸娘到死都觉得嫁给沈复此生无憾,因为沈复给了她那个年代最珍贵的东西——尊重、平等、信任和真情。

而这些品质,在现代人的爱情和婚姻里,也依旧难能可贵。

03

芸娘身在深闺,心中却盛着山川大海,她的率真,活泼、豁达、灵敏,聪慧,沈复都一一放任,并给她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两人一起吃酒赏花,吟诗作画;为共赏庙会盛景,便怂恿她女扮男装;后又以归宁为由,共游太湖;七夕月下共拜牛郎织女,许下“生生世世结为夫妇”的誓言;初为新妇,谨言慎行,勤勉早起,免人口舌,沈复无奈一笑,与她一道早睡早起。

林语堂称“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她的确很可爱,而她的可爱率真里面,处处有沈复的包容的痕迹。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美好总是留不住,再回首,已物是人非。

婚姻里有柴米油盐,才能长久

01

沈复和芸娘的婚姻,始于真情,却以悲情落幕。

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能落实到柴米油盐,吃饭,睡觉这些琐事上是不能长久的。

婚姻里最现实的,还有眼前的生计,妻子的港湾,儿女的未来,都是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以上种种,沈复都做得差强人意。

02

芸娘识字,家翁便把家书委托于芸娘来写,书信往来多了,好事之人有了闲言碎语,家婆怀疑她述事不当,不让她代笔。家翁收到信发现非芸娘笔墨,误以为她不屑代笔,非常生气。

沈复想替她解释,但她以“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为由拒绝了。

你费力去讨好的人,并不会承你的情。

你努力维护的感情,在对方利益受损的时候,也没有多坚固。

后来,家翁跟同事聊天,说道离家甚远,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难免有些寂寞,如果儿辈能多几分体恤就好了。

同事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沈复,沈复一听,赶紧密函一封,委托芸娘来办,寻寻觅觅,物色到了一位。不知道能不能成,就以邻家姐妹之名,跟婆婆隐瞒了其目的。后来婆婆得知了真相,嘲讽她的欺骗。

芸娘先失欢于家翁,后又失欢于家婆,家庭地位不比往昔,日子自然不好过。

沈复为人子,本可在其中做调停,但他保持了沉默。

03

一味的忍气吞声,善良就成了懦弱,人人可欺。

再后来,小叔子跟邻居借钱,芸娘做了担保,结果被小叔子倒打一耙,说嫂子多事。芸娘又给沈复写信,叙述家事,不料,阴差阳错,书信到了家翁手中。

信中所作决定颇有欺瞒的意味,加上小叔从中作梗,家翁勃然大怒,新仇旧恨,芸娘被赶出家门,夫妻俩暂住在朋友家。

按说,两个成年人,不应该再把父母当成唯一的依靠,于情于理,也不能再马虎度日。

可是这两人是怎么做的呢?寄人篱下的日子过了两年,直至家翁知道事情始末,消了气,让二人回家,夫妻俩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只是很不幸,这两个人记吃不记打,好景不长,又被逐出家门了。

没有傍身技能,没有谋生手段,安贫乐道的夫妻,很快就遭到了生活的暴击。

04

有时候,一个人的优点,也会变成致命的缺点。

譬如说,芸娘重情重义,被憨园辜负之后,气到吐血,旧疾复发,久治不愈,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家雪上加霜。

再譬如说,沈复乐善好施,被朋友欺骗,躲债躲到无计可施,拖累了自己和家人,无计可施,最后落得妻离子散。

作为伴侣,沈复无可挑剔,他的一生柔情都给了芸娘,漂泊数年,不离不弃,芸娘的离开,他亦悲痛难当;

作为丈夫,沈复担当不足,贫困潦倒只能靠买书画为生,靠友人接济度日,他担不起养家的重任,芸娘病中还在刺绣补贴家用。芸娘辞世之后,他还指望她的在天之灵保佑他能够得到过冬的衣裳;

作为父亲,沈复非常失败,芸娘离开家前对儿女的后路都做了打算,细细嘱托,沈复只是跟着附和妻子的决定,女儿做了童养媳,儿子做了学徒,不算好前途,他却认命般地不再多做争取,后来儿子早夭,朋友看他太坎坷,送他一个妾作为安慰。古人的心思,我真是不懂了。

沈复这样的男人,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成家。

05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要相信爱情吗?当然!

那婚姻必然令人失望吗?并不是!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爱情故事,婚姻写照,我们从他的人生经历里,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模样,也看到了婚姻最潦倒的状态。

作为后来人,当以此为鉴,在爱情里灵魂独立,不为谁失去自我,在婚姻里经济独立,失去谁也屹立不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