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谈我是猫用猫的口吻,嘲笑尽社会

“人类不可能永远繁荣昌盛下去。嗯,我愿静候属于猫族时代的到来。”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里,这只猫如是说道。

一只猫眼中的人类世界,该是什么模样?

夏目漱石的笔下,给出了一种答案:冷漠疏离的眼光,看透人的荒唐、虚伪、自私,还有价值观上的虚无。

他嘲讽批判的不只是空谈阔论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社会光怪陆离的文化气氛。

吾辈是猫,还没有名字

从猫的角度看世界

这个周日,是夏目漱石逝世周年的日子,他过世时才不过49岁。

夏目漱石

(.2.9-.12.9)

如果你没有听过夏目漱石的名字,说不定也见过他的样子。

在旧版一千元面值的日本纸钞上,印着一个人的头像,那就是夏目漱石。

我一直很喜欢观察许多国家纸币上印着的那些人物头像,因为这些人物往往是在这个国家里被认为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值得这个国家的国民骄傲,能够汇聚国民团结的一种价值,就被赋予在这些人像上。

这样看来,日本人想必真的很爱文学。

尽管现行流通的一千日元钞票已经不再是夏目漱石了,但新版日元上依然还有作家肖像,那就是五千日元上的樋口一叶,是日本早期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在日文里,像夏目漱石这样的作家可以被称为「国民作家」,也就是说,他不只是一位文学成就极高的文豪,同时还是深受日本人民喜爱的作家。

夏目漱石并不像太宰治很年轻就开始写作,并且在年轻时就充分展现出才华那样的人,夏目漱石不是的,他直到38岁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谈的《我是猫》。

01、读一本书之前,

先别被流派、主义的框架限制

《我是猫》这本书原先是发表在杂志上的一部连载作品。

那时的夏目漱石还在东京帝国大学(如今的东京大学)里教授英文,薪资不高,偶尔也在杂志报纸上撰写专栏以赚取稿费,《我是猫》就是他原本只打算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短篇作品,但没想到居然大受欢迎,那一期杂志的销量也因此上升了十倍。

编辑和朋友们纷纷鼓励他,写得这么好不如就继续写下去,由此才完成了这样一本长篇小说。

但如果称《我是猫》是一部长篇小说,又不完全合适,因为它其实不是一个结构相当完整的长篇小说,它更像是一个个短篇的集结,可能因为本来就是连载。

此外,它其实更多的时候类似散文,甚至像古希腊哲学里的《柏拉图对话录》,是大量的对谈场面。这就要谈到夏目漱石很特殊的一种文体。

今天如果你在上网随便一查,很多网络上流行的结论就会告诉你,《我是猫》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但是,我真心建议大家在读书时,先将这种种的主义、流派,这些框架统统抛开,因为这些框架往往会限制我们对一本书的阅读与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些结论的表述通常是一种误导,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批判现实主义——在日本真正被冠上这个名号的日本作家,其实是很不满意夏目漱石的,因为在他们眼中,夏目漱石恰恰是一个“反动派”,根本谈不上后来时兴的批判写实主义,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就是因为他的文体。夏目漱石身为一个国民级的作家,最矛盾的一点就在于,他所创作的日文小说本身并不容易被读懂,这却是因为他的文学功底实在太好了。

夏目漱石小时候就开始学习古代日本的古文,而且学得非常好。要知道,以前日本和中国一样,言和文是分开的,也就是口头上说的话和文字上写的几乎是两码事。

夏目漱石不止日本书面语言的功力尤其好,通晓日本古典,同时他的汉文修养也非常精湛。我曾经看过他年轻读书时所学习研究的那些中文典籍,老实说,可能今天我们主修中文的学生都未必能够通读。

02、不只是嘲讽百无一用的“知识分子”,

批判的是一段特殊时代

那么,《我是猫》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

我小时候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其实非常失望,因为我原本真以为他讲的是关于猫的故事,结果却发现他根本写的不是猫,其实只是假借了一只猫的身份,从猫的叙事视角出发,描写了这只猫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种人,以及人类世界的种种现象。

小说的第一句话非常有名,它这么写到:我是猫,尚无名字。

不过在原版的日文版小说里,所写的并不是“我是猫”,而是“我们是猫”或者“吾辈是猫”。可为什么明明其实只有一只猫,是从这一只猫的角度去看人类世界,他却要写“我们是猫”呢?

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也就是明治末期之时,日本很多知识分子非常关心国家的未来走向和命运,所以常常四处演讲,撰写很多大义凛然的大文章,大块头的内容,其中很喜欢使用这样的字眼:“我们必须……我们不能……”。

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常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我们写时事评论、写文化评论时都很喜欢说,“我们必须注意”,或者“我们必须……”。

夏目漱石在这里用一只猫的口吻,去写“我们是猫”这句话,其实一开始读,你就大概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调性就是一本非常戏谑的书,它其实是借着猫之口说出一句非常“知识分子化”的语言,以讽刺那些知识分子。

整部小说里充满了大量对于知识分子的嘲讽,讥笑这些“百无一用”的书生,每天就只会在书斋里空谈阔论,实际上什么事情也都做不出来,而且价值观还非常虚无。

这只猫的饲主叫作苦沙弥,是位中学老师。平常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分勤奋用功,自己不停读书,当一位民间学者似的,但这只能够亲近他的猫才清楚真相——

他平常在书房里看了几页书,基本上就开始打瞌睡,口水还会流到书页上。

这只猫还见识了苦沙弥身边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美学家迷亭,一天到晚就会开玩笑、胡说八道,胡说到被人拆穿了,还能厚着脸皮继续胡诌下去;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是苦沙弥的学生。

另外一位,是整天也爱胡言乱语的独仙,他自称是哲学家,总说着一堆似是而非的哲学道理,偏偏这么古怪的哲学家还有自己忠实的追随者,还有自己的弟子,但这位弟子也疯到住进了疯人院。

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的学生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都无可奈何。

你想想看,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我是猫》里的世界,以至于很多人会把它当成一部讽刺小说,也将它与中国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相比,特别是在讽刺知识分子。

可是在我们这么快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建议大家可以先一起回到这部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一下为什么《我是猫》在日本会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甚至直到今天还不断再版。

究竟在我们看到的这些表面之上,比如对知识分子、对人类的种种无情的批判和揭露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只猫生活的时代,是处于明治的末期,“明治维新”之时,也就是明治天皇在位已经到了末期,大正时代即将开始的那段时期。

《我是猫》这本书,就对刚才所述的这样一种文化气氛,作出了种种批判。

举一个例子,在小说的第六节,小说主人公苦沙弥和几个朋友瞎聊天的时候,他忽然拿出一张草纸,写了一段自己的短文,还要朗诵给大家听,请这些朋友品鉴一下他新写的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大和魂!如此高叫的日本,像肺病患者一样咳嗽着。”这一句话,其实如果当时不是埋在这部小说里就拿出来印的话,一定会被人大举批判的,为什么?

“大和魂”指的就是当时日本的一种国粹思想,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大和民族有大和魂,无论在任何层面、任何时候,都要彰显出大和民族的魂魄所在。但是,在夏目漱石笔下的《我是猫》里的寒酸知识分子,居然敢讽刺大和魂。

大和魂!报纸说。大和魂!扒手说。大和魂要渡过大海,在英国发表大和魂的演说,在德国演出大和魂的戏剧。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店的阿银有大和魂。诈骗犯、投机商、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要是问大和魂是什么东西的话,回答准是:大和魂呗。等到那人走过五六间门面之后,还会听到一阵清嗓音的声音。三角形的东西是大和魂,还是四角形的东西是大和魂?大和魂如同它的名号所显示的那样,是魂。因为是魂,所以常常摇摆不定。没有一个人不挂在嘴上,但却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它。谁都曾听说过它,但却没有一个人遇到过它。大和魂,哦,是天狗之类吧。——摘自《我是猫》

在这里,夏目漱石基本上把那个时候的日本,这种高涨的民族情绪讽刺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夏目漱石是假借猫的形象,把很多在人身上不方便说的话,借由一只猫的口吻说了出来,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上所弥漫的意识形态都要被批判。

所以,在明治维新周年的这一年,重读这本书还是非常意思。

但假如你和我一样是个爱猫人士,最初抱着“猫奴”的心态来读《我是猫》的话,你多半会感到失望。

其实这本书是一本合上书后再回想起来会让人产生更多思考的书甚至觉得震撼,然后复归平静之后,留下更强的包容心,很多书读过之后,可能忘记很多细节,但是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更加包容。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购买《全5册人间失格+罗生门+我是猫+月亮与六便士+浮生六记》5本才99哦

只要敢于追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