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5日,岁的一代名家杨绛先生溘然长逝。她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被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文学巨匠”。
杨绛先生一生专注于学术研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岁出版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她一生谦和低调,为人有风骨,敢于坚持内心的原则,正如她所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出身和作品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
年,杨绛高中毕业,她心心念念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孰料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没有名额。无奈之下,杨绛选择了东吴大学。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
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于年初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年,她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引起很大反响。
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等。
上世纪80年代,是杨绛创作的“新时期”,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出版于年的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成为上世纪80年代畅销书。出版于年的小说代表作《洗澡》是国内最早反映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学作品,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
2.世间最好的感情就是势均力敌
众所周知,杨绛是“文化昆仑”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堪称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界最智慧的头颅,中华第一鸿儒。
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和堂弟钱钟韩一起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期间,钱钟书的超人禀赋和学养便显露无遗。
那时,杨绛个头不高,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深受男生的爱慕。
3月,杨绛在清华大学,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坦白:“我没有订婚。”杨绛也趁机说明:“我没有男朋友。”
钱钟书评论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
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在钱父看来,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
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年,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府举行正式婚礼。
婚礼这天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新郎钱钟书身穿“黑色礼服,白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
此情此景,后来被钱钟书搬到小说《围城》里,只是新郎、新娘换成了曹元朗与苏文纨。
这时,钱钟书已经考取第三届中英庚款资助的公费留学,而杨绛则尚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读书,尚未毕业。
为能与钱钟书结婚出国,她不等毕业,与老师商量用论文代替大考,提前一个月赶回老家无锡。所以,有学者在清华新生名单及毕业名单上查找她的名字,均未查到。
结婚不久,他们便结伴到英国牛津大学去了。
3.我们仨
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痴气”十足,有着孩子般的童心。
生完孩子后,钱钟书亲自为妻子熬汤补身体,伺候杨绛坐月子,这样的细腻柔情,哪还有当年的狂傲之气。
在杨绛生女儿住院期间,钱钟书第一次尝到了没有杨绛在身边的日子。
医院看望妻子时,低着头一副痴呆的样儿:“我犯错误了,把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第二天他又去了,说:“我又犯错误了,把台灯搞坏了。”她说,“不要紧,再去买一个。”
一句句“不要紧”是杨绛对于钱钟书最深情的爱,她细心守护着他“痴”和“傻”的另一面。
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提前回国。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这以后,钱钟书杨绛相依为命,颠沛流离,曾一度生活艰难,钱钟书为维持这个家,不得不多代课。
4.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胡河清曾赞叹:“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年,杨绛陪夫君去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又乡愁迭起。一日,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早起精心为她准备了早餐。吃着丈夫亲自做的饭,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妻子满意的回答,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学习之余,杨绛和钱钟书还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情况下,两人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学习之余还经常交流阅读心得,两人的婚姻生活充满了悠悠情趣,羡煞旁人。
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一鸣惊人,迅速走红。杨绛的蹿红,使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
为了让钱钟书专心写作,杨绛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看着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如今修炼成甘于洗手做羹汤的贤内助,钱钟书心里虽有惭愧,但更多的是对爱妻的感激与珍爱。
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其实,《围城》是在沦陷上海的时期写的,艰难岁月里,夫妻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这是多么难得的人间真情啊!
有网友深度点评杨绛,她总是将自己掩藏于钱钟书的光环之下,殊不知她的光辉早已和钱钟书相互辉映,不分高下。
5.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钱钟书评论,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还说: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年,杨绛和钱钟书面对来自外界的打击和磨难,他们也能乐观面对。即便杨绛被罚打扫厕所,也能做到一丝不苟,在空闲时间便捧着一本书苦读。
如果人生的背景注定以苦难打底,也要活出令人欢欣的明亮,也要咂巴出甜味来。
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篇》,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堂吉诃德》。
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6.人间再无“我们仨”
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年,医院,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生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杨绛先生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
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杨绛写道:“年早春,阿媛去世。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于平淡中温情相伴,于相守中见真情,杨绛和钱钟书始终深情相伴,不离不弃。如今,杨绛先生已经去世将近四年,重读她的散文集《我们仨》,为他们平淡而幸福的时光而感动,世间始终你最好,这便是我所见过最好的感情模样。
-End-
文
四月文艺
图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