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何以畅销百年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74.html
作者:沈志勇近年来,沈复的《浮生六记》频频出现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甚至常常荣登榜首。仅张佳玮译注的版本便宣称单本销量超过万册。粗略统计下,从年重印至今,《浮生六记》有超过个中文和外文版本,还被改编成京剧、昆曲、黄梅戏、话剧等。

01

《浮生六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年(清乾隆28年),沈复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幕僚世家,他本人没有参加科举,当过师爷,卖过画,做过生意。《浮生六记》写于年(清嘉庆13年)五月至十月间,现存四卷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主要写作者和妻子芸娘的各种生活轶事和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妻子和旧时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叹。文笔轻松,感情真挚。俞平伯在《浮生六记》(年)的序言中说,“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57年后,俞平伯在德译本《浮生六记》(年)序中称赞,“家常言语,反若有胜于宏文巨制者,此无他,真与自然而已。言必由衷谓之真,称意而发谓之自然。”林语堂在英文版《浮生六记》序中称芸娘“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认为书中写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在林语堂看来,书中芸娘所说的“布衣饭菜,可乐终身”的淳朴恬退自甘的生活,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俞平伯和林语堂作对《浮生六记》评价是精确和恰当的。

02

但《浮生六记》的“前半生”却寂寂无名,险些湮没失传。年沈复去世。十几年后,教书先生杨引传在苏州的旧书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的手稿,如获至宝。但当时已只有残稿四卷了,后两卷丢失。他按照书中的线索,在苏州城中四处寻访作者沈复的信息,但无半点踪迹。年,杨引传的妹夫,著名的学者、报人王韬为《浮生六记》写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到年,杨引传的《独悟庵丛钞》出版发行,《浮生六记》被收入其中,得以保存。此时距离沈复完成此书已经过去整整70年。如果没有杨引传,这本书大概早就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中了。不过这个也很正常,这原本就只是一本寂寂无名的小书,作者不出名,所记述的不过是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虽然文字清新真率,富有情趣,感情真挚,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它在那个时代,产生影响力。即便到了年,《浮生六记》依然只是这本普通的《独悟庵丛钞》中辑录的几种笔记著作的一种,仅仅是避免了湮灭失传而已。当时的人无论是杨引传还是王韬,大概都想不到此后《浮生六记》居然畅销百年不衰。

03

《浮生六记》的命运之所以逆转,俞平伯起了关键作用。俞平伯出生于苏州文学世家,曾祖父俞樾是清代朴学大师。年的一天,22岁的俞平伯在好友顾颉刚处偶然看到《浮生六记》。当时的俞平伯已经从北大毕业三年,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大学担任老师的同时,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诗刊。俞平伯想起来小时候在苏州就曾读过这本书,但当时并没有留下特别印象。但此时已经经历五四洗礼的他,再读此书,顿感“有迷眩人的魔力”,是“绝妙一篇宣传文字”。于是加以标点整理,并附上作者沈复的年表,作为单行本于年刊发。开启了《浮生六记》逆袭的畅销书传奇。我想令俞平伯感到“有迷眩人的魔力”应当是沈复和芸娘真挚的爱情和他们富有情趣,自由的,令人向往的家庭生活。五四后的民国,是一个高扬个性解放,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揭露和批判旧式婚姻、批判旧家庭制度,批判礼教的时代。芸娘最后悲惨的遭遇,是旧时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迫害的结果。所以俞平伯才觉得《浮生六记》是绝妙一篇宣传文字”。年,林语堂把《浮生六记》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受到欢迎。《浮生六记》因此走出国门。林语堂对于芸娘,对于书中所抒写的充满个性才情和闲情意趣的生活态度,大加赞赏,他赞美这对夫妇“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浮生六记》契合了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文学主张,他多次在文章和著作里,引用书中内容。《浮生六记》在民国有多火呢?从年到年,至少出版了30多个版本。而在年到年俞平伯重印之前的46年间,只有4次出版,分别是年《雁来红丛报》本,年民国元年,上海明明学社本。年上海进步书局《说库》本和上海梁溪图书(公司)本。《浮生六记》在民国时期的畅销固然与俞平伯林语堂等文化名人的大力推荐有关,但更关键还是这本书契合了五四之后的社会思潮。简言之,赶上好时候了。

04

《浮生六记》在近年来的火爆,除了有汪涵、胡歌等公开在节目上推荐,出版公司的运作,更多的还是书中的世界契合了当下的时代。只不过与五四后的民国有所不同。如果说民国时期的多少还有一些“批判旧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批判意味,那么当下的则更多是“小确幸”和“治愈”,书中真挚的爱情,富有情趣的闲适生活,都是节奏紧张,忙碌又迷茫的现代人所缺乏和希冀的。并且,《浮生六记》篇幅短,配上通俗的译文,读起来非常轻松。旧版本来说,相对于张佳玮的版本,我更喜欢周公度译注的版本,周是诗人,语言上非常优美,他本人为了译注专门去苏州住了一段时间,也足见用心之深。当然,原文还是要看得,配上译注难度不大。通过原文会有更丰富的体验。如果拿《浮生六记》和那些经过时代洗礼而流传下来的文学名篇相比,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真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