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吃情画意,品中式生活美学

作为一名好吃的人儿,最早对中国饮食文化有初步概念,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张国荣、钟镇涛主演的电影《金玉满堂》。

看了这部电影,才第一次知道“满汉全席”。但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做出一道好菜,工序居然那么复杂、刀工可以如此精湛。

豆瓣上这部电影获最高赞那篇影评的作者看着颇为眼熟。哪位?

张佳玮,“畅销书作家,知乎百万粉丝级人气作者,天涯访问量过千万,虎扑全民偶像,豆瓣著名文艺青年”,某推荐文案如是说。

我最早知道张佳玮,是在知乎上看到他介绍国外文学名家的视频。没想到这位文化博主也很热爱饮食文化,早在年就写下了饮食相关的评论,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人的生活美学·饮食》。

这本书是按照年代,介绍中国饮食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饮食,如何成为一种审美活动。

书里开篇从明清开始写,因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到明清达到巅峰,从饮食实物到饮食理论,堪称物质、精神双丰收”。

开头前五章介绍明清上流社会的宫廷人、富贵人、读书人的高雅、华贵的饮食审美,以及民间对饮食的质朴热情,之后调转方向,从上古一路聊到宋朝,去探究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如何走到现在。

看完书的第一印象,这是一本关于饮食的大型读书笔记。

书里最大一块内容,就是作者拎出古籍里关于历朝历代的饮食片段,用一种散文式的松快语调,聊聊哪个历史时期,古人能吃到什么食物、怎么煮东西吃,评一评这背后体现了什么审美情趣,荤素茶酒,南北对比,一样不少。

你不会看到学术论文那种的生硬严谨的表达,反而常见到“大概”、“或许”蜻蜓点水般的评价。仿佛在一个阳光不错的午后,和朋友围炉煮酒,闲话家常时聊到的内容。只不过,这个内容旁征博引,很有料。

这本书里涉及的书单随便一列,长长一单,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随园食单》、《浮生六记》、《儒林外史》、《论语》、《诗经》、《周礼》、《左传》、《史记》、《庄子》、《后汉书》等等。

书单再多,按照年份书里,落脚点都不离“饮食”二字。因此,一方面要夸此书的内容广泛却不散,紧扣主题;另一方面对于我这种没文化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有点门槛。有些书没有足够的了解,就突然cue到颇为陌生的某个内容、人物,读起来就不那么入心了,犹如隔靴搔痒痒还在,烧菜放盐不够咸。

转念一想,由吃入手,为这些不熟悉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容易亲近的视角,也是有趣。

特别喜欢(也特别感激)的是,全书最后作者用大白话把最重要的观点亮明,化解了本人在前文阅读时那些感觉云里雾里的部分,总算有了一份安心感。

中国人上古时代竭力从自然中寻找食材,于是形成了对珍味和野菜的崇奉;后来慢慢开拓视野,吃到五湖四海中的吃食;又用腌渍工艺来辅助保存和制作美味的食物;之后重视时令、回归自然,寻求清鲜,饮食技艺更是发展到能利用食物来炫耀趣味与品位。终于,饮食与其他行为一样,成为一种审美活动。

以上是对中国饮食历史大框架的梳理。最后的最后(谢天谢地),作者总算坦白自己的审美偏好。

他说:“精致风雅的饮食美学让人高山仰止,但随遇而安、发现新奇的饮食美学更让我这个普通的馋人觉得自在。”

(为了这一句,我看了整整页!)

最后夸一夸这本书的装帧。

一本写饮食、谈美学的书,显然不能单纯依靠文字来打动读者,必须得在视觉设计方面下点功夫,来调动读者的感官。

这本书是由多次获得中国最美图书设计奖的设计师熊琼亲自操刀整体设计。锁线裸书脊,体验中国传统线装书的阅读手感。随书还附赠四季时令卡,根据卡面背后的古诗而做的小画。

而书内20幅插图,由最具温暖氛围的当红画家厚闲老师创作。这些插画把文字表达不出的风雅之感具像化。若没有这些插画,这本书的观感将会大打折扣。

就算只为欣赏插画,这本书都值得拥有,放在床头随手翻翻,提升审美、陶冶情操。更何况这本书还有好些关于美食的八卦逸事呢~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饮食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78购买

感谢你阅读到这里。我是疏影书影,混沌清醒之间发现书中惊喜。

说明:本文中标有水印的图片为作者原创,其他为网图,侵删。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137.html